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

道家文化推薦閱讀書目

十八大報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十九大報告: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總書記: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蕭天石:良以無文化卽無國家,無文化卽無民族,而救亡圖存之大道,亦唯有保存固有文化、整理固有文化,與復興固有文化,進而發揚光大之,實爲立國建國於千秋萬世之不二指導原則。是故以中國文化爲體,以西方文化爲用,亦卽是以倫理道德爲體以固其本,以科學技術爲用以弘其功,本末兼顧,體用不遺,方不致如邯鄲學步而自失其故能也。文化爲國家民族之基礎,道德爲國家民族之靈魂,復興固有文化與倫理道德,亦卽爲復興國家民族之原動力。……況政治軍事之失敗衹及於一時,文化學術之得失則關乎千秋。欲起民族之沉疴,措國家於磐石,則唯有以復興我傳統歷史文化倫理道德爲根本,並使之與西方新學術新思想及其新科學技術爲肆用,六分中學,四分西學,相輔相成,自力更生,方能維護國本,張皇國魂,而開創新機,以扭轉五千年來空前未有之變局!世未有自亡其固有國本,自絕其傳統文化,徒傍他人門戶,寄人學術籬下,而能固國基於千秋萬世者也!(《新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芻議·復興中華文化簡言》)

陳攖寧:粵自崆峒演教,軒轅執弟子之儀。柱下傳經,仲尼興猶龍之歎。道教淵源,由來久矣。蓋以天無道則不運,國無道則不治,人無道則不立,萬物無道則不生。道豈可須臾離乎?……故嘗謂,吾國一日無黃帝之教,則民族無中心,一日無老子之教,則國家無遠慮。……吾人今日談及道教,必須遠遡黃老,兼綜百家,確認道教爲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切不可妄自菲薄,毀我珠玉而夸人瓦礫。須知信仰道教卽所以保身,弘揚道教卽所以救國,勿抱消極態度以苟活,宜用積極手段以圖存,庶幾民族尚有復興之望。武力侵略,不過裂人土地,毀人肉體,其害淺;文化宗教侵略,直可以奪人思想,劫人靈魂,其害深。武力侵略我者,我尚能用武力對付之;文化宗教侵略我者,則我之武力無所施其技矣,若不利用本國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將見數千年傳統之思想一朝喪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終至失其信仰,禍患豈可勝言哉!(《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論〈四庫提要〉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黃帝問於天師(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爲漿,以妄爲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爲務,以自得爲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老子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十六章)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第五十九章)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爲天下貴。(第六十二章)

莊子南華經: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託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爲;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天地第十二)汝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應帝王第七)樂全之謂得志。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易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爲軒冕肆志,不爲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繕性第十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爲知者,殆而已矣。爲善無近名,爲惡無近刑,緣督以爲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養生主第三 )廣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爲敗。我爲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爲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 (在宥第十一)

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馬談)乃論六家之要指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爲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無爲,又曰無不爲,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爲本,以因循爲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爲物先,不爲物後,故能爲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爲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復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克攘,能讓。四益,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中華道教大辭典前言:道家與道教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柢,是諸子百家學術的總匯,是接引外來文化的橋梁,與中國的社會變革、歷史發展息息相關。它的興衰,聯係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道家與道教文化,融匯百家,包羅萬象,上自哲學思想、自然規律、宗教信仰、治國用兵之道,中有經世權謀、人生經驗、養生之道、醫藥、健身、修煉諸方技,下至民俗、祭祀、音樂、繪畫、宮觀、名勝、星命、占驗等術數,是一個亟待開發和研究的龐雜文化體系。

道家文化重要參考書目

  1. 《道藏》36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2. 《中華道藏》49冊,華夏出版社,2004年
  3. 《藏外道書》36冊,胡道靜等主編,巴蜀書社,1992、1995年
  4. 《道書集成》60冊,湯一介主編,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年
  5. 《道藏精華》17集,精裝75冊(平裝104冊),蕭天石主編,自由出版社。
  6. 《中國道教史》(修訂本)4卷,卿希泰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7. 《道教大辭典》1巨冊,中國道協、蘇州道協編,華夏出版社,1995年
  8. 《中華道教大辭典》1巨冊,胡孚琛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9. 《重刊道藏輯要》,清光緒32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閻永和、新津彭翰然重刻,井研賀龍驤校訂
  10. 《道藏源流考》,陳國符著,中華書局1963年,臺灣明文書局1983年。
  11. 《雲笈七籤》,[宋]張君房編,李永晟點校,道教典籍選刊,中華書局2003年
  12. 《道教與養生》,陳攖寧著,華文出版社,1989年
  13. 《道家養生學概要》(第八版),蕭天石著,自由出版社,1990年
  14. 《道海玄微》,蕭天石著,自由出版社,2002年
  15.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胡孚琛、呂錫琛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6. 《中國道教氣功養生大全》1巨冊,李遠國編著,四川辭書出版社,1991年
  17. 《廣成儀制》,雲峰羽客陳仲達校輯,一九一一年成都二仙庵刊板,一九一三年重刊

道家文化初學入門

道學講讀》,謝正強著,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上海圖書館,2011年

陳攖寧答問

陳攖寧《答复苏州張道初君十五問》
第十一問:先生言,三教書籍約有二萬卷,讀完一半,亦需三十年,但以時間关系,初實未能勝此久遠之程途,可否懇先生將關於修養最要緊的書籍,指示若干種,俾可循序參讀,而又不多費光陰,即得知其概略。
答:若專為自己個人起見,用不著讀許多書:

  1. 儒家只讀《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
  2. 道家只讀《老子》、《莊子》、《淮南子》;
  3. 仙家只讀《參同契》、《抱朴子》、《黃庭經》、漢劉向《列仙傳》、晉葛洪《神仙傳》;
  4. 外丹家只讀晉許真君(遜)《石函記》、吳猛《銅符鐵券文》、宋張紫陽《浮黎鼻祖金藥秘訣序》、范文正公(范仲淹)所傳《漁莊錄》、白紫清(白玉蟾)《地元真訣》。

以上各種書籍,已足供研究之用,且與佛教不生关系,界限甚覺分明,比較普通流行的道書,高明多了。

陳攖寧《答虞山吳悟靈君十問》
問二:初學之人,著手功夫,以研究何書為得當?
答二:初學之人,學問見解有程度深淺之不同,研究之書,本不易於抉擇,茲姑就僕個人的目光而論,如:
《樂育堂語錄》、《道德經講義》(以上兩種,黃元吉著)、
《清静經》、《定觀經》、《心印妙經》、
《黃庭經講義》、《孫不二女丹詩注》、《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以上三種,陳攖寧著)、
《唱道真言》、 《伍柳仙宗》、 《坐忘論》、 《性命圭旨》等書,
最好都要看過,庶能知所採擇,而悟性命之要旨。

內丹學入門推薦閱讀書目

  1. 司馬承禎:天隱子養生書、坐忘論。坐忘銘(明郑宣)。
  2. 唱道真言(青華老人)。道德經註釋(黃元吉)、樂育堂語錄(黃元吉)。
  3. 規中指南(陳虛白)。修仙辯惑論(白玉蟾)。
  4. 張三丰:煉丹火候說、道言淺近說、重陽祖師十論、呂祖百字碑注、打坐歌。
  5.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洞玄靈寶定觀經。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太上感應篇。
  6. 劉一明:神室八法、修真九要、通關文。
  7. 閔一得:上品丹法節次、尹真人寥陽殿問答、皇極闔闢證道仙經。
  8. 陳攖寧:道教與養生 靜功療養法
  9. 伍真人丹道九篇(伍沖虛)。大丹直指(邱處機)。
  10. 長生不老秘訣 八段錦、十六錠金、紫陽八脈經。
  11. 修心養性經驗談 中華傳統道家文化研習心得
  12. 心靈滿足的十大原則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簡列修真必參書目》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 http://www.homeinmists.com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