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檢索

首頁 » 在線檢索 » 漢語大詞典檢索
檢索方式:
隨機取樣 ➜
點擊左邊連結,將隨機從詞典中,抽取顯示新的一批詞目。
# 詞目 釋文
1穀籍  指田賦。唐白居易《除李夷簡西川節度使制》:“均穀籍不一之賦,罷舟車無名之征。”
2穀糴  買入谷物。《漢書·貨殖傳·巴寡婦清》:“屠牛羊彘干皮,穀糴千鍾。”顏師古注:“謂常糴取而居之。”
3穀糶  賣出谷物。漢王充《論衡·治期》:“五穀生地,一豊一耗,穀糶在市,一貴一賤。”
4   ①[jīㄐㄧ][《集韻》古歷切,入錫,見。]
  1.擊,相擊。
  2.通“繫”。《說文·殳部》:“毄。”段玉裁注:“假借爲系字,今之繫也。”清譚獻《〈金元詩錄〉序》:“好問所自爲,欲學古矣,綴毄掇拾,十一而已,然不可謂非豪桀之士也。”
5   ②[qīㄑㄧ][《集韻》詰歷切,入錫,溪。]
  勤苦用力。《集韻·入錫》:“勤苦用力曰毄。”明張益《刑部主事盧君墓志銘》:“其讀書能攻苦毄淡,精思力求。”
6毄力  勞碌,吃力。
7   ①[quèㄑㄩㄝˋ][qiāoㄑㄧㄠ][《廣韻》苦角切,入覺,溪。][《集韻》丘交切,平肴,溪。]
  敲擊,擊。《呂氏春秋·當務》:“故<蹠>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見六王五伯,將毃其頭矣。’”按,《說文·殳部》:“毃,擊頭也。”王筠句讀:“毃、敲同從高聲,而殳、攴義又近,故經典多借用者。”
8   ①[ōuㄡ][《廣韻》烏后切,上厚,影。]
  亦作“摳”。“敺”的被通假字。“毆”的繁體字。
  擊打。《尹文子·大道下》:“吏因毆之幾殪。”《史記·留侯世家》:“<老父>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唐韓愈《順宗實錄二》:“<農夫>遂毆宦者,街吏擒以聞。”《水滸傳》第六三回:“大宋朝濫官當道,汙吏專權,毆死良民,塗炭萬姓。”清洪昇《長生殿·進果》:“鞭亂抽,拳痛毆,打得你難捱那馬自有。”按,《說文·殳部》:“毆,捶擊物也。”段玉裁注:“謂用杖擊中人物也。”
9   ②[kōuㄎㄡ][《集韻》墟侯切,平侯,溪。]
  “毆”的繁體字。
  見“毆蛇”。
10   ③[qūㄑㄩ][《集韻》虧於切,平虞,溪。]
  “毆”的繁體字。“驅”的古字。
  驅趕;驅使。《文選·宋玉〈風賦〉》:“<庶人之風>毆溫致濕。”李善注:“毆,古‘驅’字。”《漢書·食貨志上》:“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顏師古注:“毆,亦‘驅’字。”明徐光啟《擬上安邊御虜疏》:“今世末業之人至衆,而本業之人少,宜有法毆之。”
11   ④[ǒuㄡˇ][《廣韻》烏后切,上厚,影。]
  “毆”的繁體字。
  嘔,嘔吐。參見“毆血”。
12   ⑤[òuㄡˋ]
  “毆”的繁體字。
  用同“慪”。參見“毆氣”。
13毆打  打,擊打。元楊梓《敬德不服老》第一折:“你本是開國元勳,論汗馬位列三公,今日赴宴不遵令,却用拳毆打道宗。”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我今且在筵宴之間,看封他何等官位,若是與某同列,某教左右親隨,拏他小卒毆打,庶報某讐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律上說,毆打平人因而致死者,抵命。”
14毆曳  毆打拖曳。魯迅《華蓋集·“公理”的把戲》:“有司長劉百昭雇用流氓女丐毆曳學生出校,禁之補習所空屋中的事。”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劉百昭毆曳女師大學生,《現代評論》上連屁也不放。”
15毆血  吐血。晉常璩《華陽國志·後賢志·楊邠》:“<武帝>方授交州,會孫皓遣大將薛珝、陶璜十萬人攻稷,被攻八月,救援不至,衆寡不敵,遂爲珝璜所獲。囚稷,欲以送皓,稷毆血死。”
16毆杖  以杖毆打。《東觀漢記·薛苞傳》:“父娶後妻而憎苞,分出;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毆杖。”
17毆作  打鬧。《金甁梅詞話》第八六回:“爲他和姐夫在家裏毆作攘亂,昨日差些兒沒把俺大娘氣殺了哩。”
18毆除  驅除。漢張衡《東京賦》:“爾乃卒歲大儺,毆除群厲。”
19毆辱  1.毆打淩辱。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自盡》:“婦人自盡,或姑嚴而毆辱時加,或夫忍而寡刻相待。”郭沫若《南京印象》十三:“他們是爲和平請願而來,生死都已置諸度外。雖然受了狠心者的毆辱,但也幷不想向法庭起訴。”
  2.猶汙辱。《鏡花緣》第八八回:“我職司閨秀,執掌女試大典,豈容毆辱斯文。”
20毆逐  毆打追逐。清朱彛尊《捉人行》:“老拳毒手爭毆逐,愼勿前頭看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