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檢索

首頁 » 在線檢索 » 漢語大詞典檢索
檢索方式:
隨機取樣 ➜
點擊左邊連結,將隨機從詞典中,抽取顯示新的一批詞目。
# 詞目 釋文
1侵淫  漸進,漸次發展。《文選·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靑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李善注:“侵淫,漸進也。”《魏書·李崇傳》:“恐賊勢侵淫,寇連恆朔。金陵在彼,夙夜憂惶。”嚴復《原強》:“往者,王介甫之變法也,法非不良,意非不美也,而其效侵淫至於亡宋,此其故,可深長思也。”
2侵寇  侵犯,入寇。《漢書·食貨志下》:“作貨布後六年,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後漢書·竇融傳》:“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親附。”《晉書·謝玄傳》:“於時苻堅強盛,邊境數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將可以鎮禦北方者,安乃以玄應舉。”
3侵越  1.謂越犯職權、法制等。《舊唐書·張鎰傳》:“盟文所有不載者,蕃有兵馬處蕃守,漢有兵馬處漢守,不得侵越。”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宰相讞獄之始》:“朝審主以塚宰,熱審主以中官,已屬侵越,若宰相則不問決獄,自古已然。”章炳麟《秦獻記》:“然則朝廷以愛憎無常,侵越憲度,即刑賞不信無疑也。”
  2.指越界侵犯。《明史·云南土司傳二·麓川》:“時麓川、木邦爭界,各訴於朝,就令使者諭解之,俾安分毋侵越。”
4侵欺  1.侵害欺淩。《韓非子·解老》:“人君者無道,則內暴虐其民,而外侵欺其隣國。”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德既不能綏懷,威又不能臨制,侵欺虜縛,以致怨恨。”元《寶嚴寺聖旨碑》:“不以是何人等,無得於寺內安下,侵欺搔擾作踐,及不得將寺僧騎坐馬匹奪充鋪馬。”
  2.侵吞欺騙。宋歐陽修《乞一面除放欠負》:“及正身已沒,配流不在,攤在妻男及干繫人處理索,自來催納不行者,不以有無侵欺盜用,幷特與除放。”《元典章·戶部六·鈔法》:“備細數目從實一一計點,打算完備,造賬冊保結呈省,若有侵欺、失陷、短少,就便枷鎖,立限追徵。”《明律·戶律·倉庫》:“凡倉庫務場局院,庫秤斗級,若雇役之人,侵欺借貨,移易係官錢糧,幷以監守自盜論。”
5侵軼  亦作“侵佚”。
  1.侵犯襲擊。《左傳·隱公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之,患戎師,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杜預注:“軼,突也。”《後漢書·南匈奴傳論》:“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復生,乘閒侵佚,害流傍境。”清魏源《明代食兵二政錄敘》:“雖有北韃南倭之侵軼,兵不致亡也。”吳晗《燈下集·陣圖和宋遼戰爭》:“若捍御不及,即有侵軼之患。”
  2.謂越權行事。唐元稹《告畬三陽神文》:“農勸事時,賞信罰必。市無欺奪,吏不侵軼。”清端方《請改定官制以爲立憲預備折》:“如此則部臣疆吏於其權限內應行之事,無所用其推諉;於其權限外侵軼之事,無所施其阻撓。”梁啟超《各國憲法異同論》:“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鼎立,不相侵軼。”
6侵逼  見“侵偪”。
7侵殘  侵害摧殘。《陳書·世祖紀》:“零落山丘,變移陵谷,或皆翦伐,莫不侵殘。”唐陳子昂《漢州洛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初,官戶在版圖者萬有五千餘家,歷政侵殘,逃者過半。”郭沫若《落葉》:“但是,那歡樂的幻影終不能不被這冷酷的現實無端地侵殘,就象這冷冷地迫人的秋夜沉默無涯地侵蝕著我的身心。”
8侵蛑  見“侵牟”。
9侵黑  天快黑的時候。唐李廓《長安少年行》之三:“幾度歸侵黑,金吾送到家。”
10侵短  冒犯非難。《新唐書·陳夷行傳》:“而楊嗣復、李玨相次輔政,夷行介特,雅不與合,每議論天子前,往往語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輒引疾求去。”
11侵傍  侵犯,侵淩。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二折:“較了數箇賊漢把我相侵傍,阿馬想波,這恩臨怎地忘。”元宮天挺《七里灘》第一折:“飯裝的皮袋偏肥胖,衣穿的寒暑難侵傍。”《水滸傳》第一一三回:“近來一冬,都學得些水勢,因此無人敢來侵傍。”
12侵街錢  宋代李稷對建於道旁的民舍所強征的稅錢。《宋史·李稷傳》:“遂爲陝西轉運使、制置解鹽。秦民作舍道傍者,創使納‘侵街錢’,一路擾怨,與李察皆以苛暴著稱。”
13侵鈔  見“侵抄”。
14侵惱  侵擾煩惱。《百喩經·治禿喩》:“世間之內,亦復如是,爲生老病死之所侵惱,欲求長生不死之處。”
15侵割  1.侵害殺戮。
  2.侵吞克扣。《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料殷富之家,配饑人以食之,公卿以下出穀以助振給,姦吏因之侵割無已,雖有貸贍之名而無其實。”
16侵尋  亦作“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裴駰集解引晉灼曰:“遂往之意也。”司馬貞索隱:“小顔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漢司馬相如《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湧而上厲。”宋葉適《胡尙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明歸有光《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廖仲愷《全民政治論譯本序》:“中華民國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侵淫”。
17侵媟  侮弄。《南史·蔡廓傳》:“時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自江夏王義恭以下咸加穢辱;唯興宗以方直見憚,不被侵媟。”
18侵虞  猶侵犯。宋蘇軾《艾子雜說》:“今百姓築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19侵愁  侵害而使愁苦。《後漢書·和帝紀》:“今猶不改,競爲苛暴,侵愁小民,以求虛名,委任下吏,假埶行邪。”《梁書·良吏傳序》:“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掊克聚斂,侵愁細民,天下搖動,無所厝其手足。”
20侵與  侵犯干預。《尹文子·大道上》:“君不可與臣業,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與,謂之名正,名正而法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