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四川大學 道敎與宗敎文化研究所 四十周年所慶系列講座
蔣門馬:2020年12月23日。[ 在 YouTube 上看 ] [ 非 YouTube 連結 ]

老子、莊子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4年03月29日02版)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4年05月31日02版)

《庄子汇校考订》推荐书

《庄子》这部书对于中国文化的伟大意义,闻一多总结得非常好:“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著《庄子》的烙印。”因此亦可以理解,几乎所有的研究著作都注重于《庄子》的文学艺术及其哲学思想等属于文化层面的内涵,而极少有人去关注承载这些思想文化内涵的文本文字到底是否正确。然而事实情况是,原始文本一旦有错误,建立于此错误基础上的思想文化研究就会大打折扣。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最基础的工作,在任何领域都是极少有人问津的。

最早关注《庄子》文本异同的,是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汇集了六朝、隋、初唐各种《庄子》版本的异文,混杂于音义之中。接着是北宋陈景元汇集了九种版本所撰的校勘记《南华真经阙误》。1961年日本寺冈龙含所撰的《敦煌本郭象注庄子南华真经校勘记》,仅局限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庄子》抄本。此外,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刘文典《庄子补正》、王叔岷《庄子校诠》、方勇《庄子纂要》,或是汇集前代校勘学者的校勘臆见,或是参校类书古注中的引用文字、诸子中相关的文字,断以个人臆见,并非有确实可靠的客观的版本依据。此外未见国内外有专门研究《庄子》全书各种版本文字异同并进行细致校勘的著作。

蒋门马先生凭藉其扎实的小学功底,精湛的道家学识,以非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从2008年底至今,用了近十年时间,对《庄子》文本进行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考订,其所著《庄子汇校考订》一书,填补了《庄子》文本校勘领域的空白,为阅读研究《庄子》的人士,提供了一部文本校订精审可信、校勘客观详尽的《庄子》,为以后的《庄子》研究打下了最坚实可靠的基础。

经过细致的审核,蒋门马先生的著作《庄子汇校考订》,对于学习研究《庄子》的意义非凡,值得出版,大力推广,使之成为学习研究《庄子》的必读书。

盖建民 2018年11月7日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哲学)成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副院长
《宗教学研究》主编(执行)。

《莊子彙校考訂》

蔣門馬 著
巴蜀書社 2019.08
精裝上下冊
定價:168圓
ISBN: 9787553111698

巴蜀書社的微信公眾號:
“寓言十九”的《庄子》,版本差异重要吗? 

莊子彙校考訂 序

《莊子》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之一。司馬遷爲莊子作傳,說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魏晉時,《莊子》與《老子》《周易》竝列爲“三玄”之一。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莊子爲“南華眞人”,《莊子》一書被尊爲《南華眞經》。唐陸德明“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而撰《經典釋文》,共收錄十四部經典,除《易》《詩》《書》《禮》《春秋》《孝經》《論語》《爾雅》之外,就是《老子》和《莊子》。聞一多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陸德明在《經典釋文序錄》中說:“莊生宏才命世,辭趣華深,正言若反,故莫能暢其弘致,後人增足,漸失其眞。”《莊子》一書流傳至今約有兩千三百年的歷史,篇章由《漢書藝文志》記載的“五十二篇”縮減至三十三篇,字數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的“十餘萬言”減少至六萬五千餘言,文字於傳鈔刻印過程中更是難免譌脫衍倒等錯誤。現今流傳的《莊子》文本,基本上是以王孝魚整理的郭慶藩輯《莊子集釋》爲標準,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個版本有很多錯誤,讀罷蔣先生撰寫的《王孝魚整理本莊子集釋缺陷舉隅》,心都涼了半截。東漢經學大家蔡邕以爲“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因此上書給漢靈帝,請求“正定六經文字”,於是就有了舉世聞名的“漢熹平石經”。石經衹有定本,沒有校勘記,後人不能窺見古代版本異文之一斑,不能不留有遺憾。蔣門馬先生的《莊子彙校考訂》,集現今能見幾乎所有漢唐宋古鈔本古刻本,經過極其精細的校勘考訂,而後校定《莊子》文本,這就是石經的遺風;書中有近二千條校勘記,這是石經所不具有的優點;考訂所引用的資料,更爲我們深入理解《莊子》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莊子彙校考訂》,爲閱讀研究《莊子》的人士,提供了一部文本校訂精審、校勘客觀詳盡的《莊子》,爲以後的《莊子》研究打下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古籍的整理校勘,是閱讀古書的第一步。版本目錄學家葉德輝在《藏書十約》中說:“書不校勘,不如不讀。”話雖如此,但這項基礎工作,非常枯燥乏味,費時耗力,需要極大的細心和耐心,涉及的知識面太廣,需要查閱的資料太多,難免漏校誤校、文字譌誤、句讀錯誤,旣對小學有極高的要求,而整理《老子》《莊子》,又需要對道家文化有精深的研究,否則亦難以勝任。在整理校勘本書之前,蔣先生就已在民間師傅指導下研習傳統道家文化十餘年,而且小學工夫非常精深,曾整理許愼《說文解字》電子檢索版無償共享於網絡,點校明代陸西星撰《南華眞經副墨》一書,由中華書局於二○一○年出版。中華書局的朱立峰先生在《「道教典籍選刊」成長記|精品之路》(《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16年第2期總第540期)一文中說:“《南華眞經副墨》這部書稿的整理者是浙江的蔣門馬先生。人如其名,蔣先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是浙江大學外語系畢業,在寧波電視大學教英語。但他醉心於道教文化,且造詣頗深,曾在其他出版社出版過古籍整理著作。他還主持了一個名叫‘白雲深處人家’的網站,旨在爲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大量的道教文獻,在海內外道教學界極富盛名。經過審稿,我們發現,蔣先生不僅精通道教文獻,而且嫻於音韻訓詁,書稿質量達到了我們的要求。蔣先生按照我們的要求,對體例等問題做了修改打磨,實現了與我們的合作。再往後,我們有了第二次合作,他幫我們整理清代黃元吉的《道德經註釋》。”

綜觀《莊子彙校考訂》一書,有以下五個顯著優點:

一、版本全面可靠:全面蒐集現今能見到的幾乎全部漢唐宋各種竹簡本、古鈔本、古刻本,南宋以下的版本皆未收錄,並查考這些版本來源,保證版本的確實可信。這一點是建立在現代出土文獻和圖書資源全球便利共享的基礎上,是前人所不可能具備的優越條件。

二、校勘客觀詳盡:以文本譌誤最少的南宋精刻本爲底本,用了整整七年時間,對《莊子》全書逐字進行反覆細緻的校勘,客觀記錄與其餘各種版本的不同文字,而且是反覆校對,絲毫不敢輕忽,確保無漏校、無誤校。校勘常規雖有“凡底本不誤而他本誤者不出校記”之例,然以校勘者一人的判斷,取代天下人的判斷,誠恐疏漏難免且過於專斷,有違探究《莊子》原文眞相的初衷,因此本書校勘記不厭其煩,務必提供最詳盡的異文,供讀者審覈。

三、考訂客觀簡明:參考各種資料,對異文進行研究考訂,都是客觀地引述相關資料,爲每一條異文做好辯護律師,以能說明問題爲目的,這爲讀者的判斷審擇提供了客觀依據;偶附簡單按語,以表校勘者的個人臆見,不作主觀論述。

四、文本校訂精審:不是根據整理者個人的主觀理解認爲原文應當怎樣,而是嚴格尊重版本用字,是客觀地去探究原文本來究竟怎樣,尤其是最早的鈔本或刻本到底作何字,或根據內文及注疏文字所透露的相關信息,來確定何者爲正字,去其所本無,還其所固有;如果有疑,就存疑不改:這就保證了校訂後的《莊子》文本精確可信。

五、全書分上下冊:上冊爲《莊子》原文,以大字號排印,方便各類人士閱讀;對底本文字的更改,以頁下注形式出校勘記;下冊爲校勘考訂,極便與上冊對照研讀。

蔣先生說:“老子一生衹留下五千多字,《莊子》亦不過六萬五千字,孔子則整理六經,述而不作。能把這些傳統文化經典整理好,不至於以譌傳譌,就不至於愧對古人。若能精研他們的絕學,學以致用,那更是莫大的受益。這不就是我們研讀古書的目的嗎?”蔣先生就是懷著一顆對得起古人絕學的心,去整理這些傳統文化經典。讀完本書的《整理札記》和《陳景元南華眞經闕誤疑謬辯正》,很多以前百思不解的疑難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而王引之、俞樾、劉文典、王叔岷等大家聚訟紛紜的問題亦迎刃而解。蔣先生的文本校勘考訂,讓我們反思:當賴以傳達思想內容的文字都有嚴重錯誤的時候,我們怎麼可能避免不歪曲誤解作者的原意呢?“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啊!

《逍遙遊》中“摶扶搖而上”之“摶”字,章炳麟先生說:“字當從‘搏’,崔說得之。《考工記注》:搏之言拍也。作‘摶’者形誤,風不可摶。”蔣錫昌、馬敘倫、王叔岷諸先生皆附和其說,王叔岷先生還說宋刻趙諫議本亦作“搏”字。本書校勘記證明,眾宋刻本皆作“「”,卽“摶”字,趙諫議本字形作“”,考訂文字引唐顏元孫《干祿字書》:“,上通下正。”卽謂這兩個字形爲同一字,前者爲通行寫法,後者爲正字,證明趙諫議本作“摶”不作“搏”。又引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十二:“摶霄,上奪巒反,《考聲》云:附也,《莊子》云: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也。”《廣雅釋詁三》:“摶,著也。”蔣先生加案語說:“‘摶’作‘搏’,音形義俱非。‘摶’義爲附著,‘摶扶搖’卽爲‘培風背’,爲乘風。若作‘搏’,據崔說訓爲‘拊翼徘徊而上也’,則與風何干?”蔣先生的校勘、考訂、案語,都非常簡明扼要,但把關鍵字的音形義解釋得一清二楚,直接解決了眾所紛紜的問題。

我們在閱讀古代刻本時發現,“己已巳”三字幾乎總是混淆不清,很多點校者不是爲此逐一添加校勘記,就是在《凡例》中特別作了校勘說明。然而蔣先生的考訂材料顯示:“已經”之“已”與“辰巳午”之“巳”本是同一字,寫作“巳”,“己”字又寫作“已”,因此刻本中的“巳”,可以根據上下文確定爲“巳”字或“已”字,而無論是“己”或“已”可一律確定爲“己”字,根本用不著糾結。本書中凡有此類在今人看來混亂不堪的字,都有校勘考訂,閱讀這些考訂材料,就足以大長見識,爲自己今後閱讀古書打下堅實的基礎。

《莊子彙校考訂》一書,不但適合所有的《莊》學愛好者和研究者,尤其適合《莊子》的初學者閱讀,因爲初學者最宜從正確的文本入手。閱讀傳統文化經典,無論是剛入門,還是深入研究,第一選擇當是不含注解的白文本。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何必強求自己完全讀懂呢?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又何必藉助前人的注解呢?管仲說:“能勿求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一旦豁然貫通,不亦樂乎!

黃永鋒 歲次丁酉中秋節 

黃永鋒: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高級研究學者。

凡例

本書以國家圖書館藏南宋精刻本爲底本,彙校漢、唐、宋古鈔本古刻本,參考唐、宋相關校勘記,歷經數十遍反覆校讎,查閱各類參考資料,完成《莊子》文本的校勘考訂和分段標點,供學習研究《莊子》的各類人士參考。

本書《莊子》爲校定本,因仍宋刻本之舊,分爲十卷,三十三篇。不計標點符號,不計卷名、篇名(共465字),正文實計65090字,共使用2913箇漢字。上冊爲《莊子》原文,大字號排印;文中的阿拉伯數字編號,對應下冊相同編號的校勘記。下冊爲校勘記,以及相關的文字考訂。分冊裝訂,以便對照研讀。

一、凡於底本文字有所增刪改易,皆以腳注出校勘記,阿拉伯數字編號皆加下劃綫,對應下冊相同編號的校勘記,皆以■特別標示,以便讀者覆覈。

二、凡校本文字與底本文字不同,皆出校記,以【】標誌底本相關字句。爲確認敦煌本、高山寺本及《釋文》的用字,雖與底本文字相同,仍出校記。凡陸德明《經典釋文》之校勘記、陳景元《章句音義》及《闕誤》之校勘記,其正文文字與底本相同,以〖〗標誌底本相關字句。校勘常規雖有“凡底本不誤而他本誤者不出校記”之例,然以校勘者一人之判斷,取代天下人之判斷,誠恐疏漏難免且過於專斷,有違探究《莊子》原文眞相之初衷,故本書校勘記不厭其煩,務必提供最詳盡的異文供讀者審覈。

三、凡《經典釋文》及《章句音義》中關於句讀的校勘記,仍予以迻錄,用◎標示。

四、各本中同一字的正體字、通行字、本字、古字、今字、俗字、譌字等異體字,凡與文義相關者,皆出校勘記;與文義無關者,徑用正體字(據古代字書確定,如《玉篇》:“况,俗況字。”《廣韻》:“醯,俗作䤈。”《龍龕手鑑》:“戯,今;戲,正。”詳見下冊《引用書目》),不出校勘記,間有例外。各本“己已巳”辨別清楚,偶有混用,徑予改正,不出校勘記;其義可兩通者,則仍出校勘記。

五、各本文字不同,參考上下文、前後文、郭象注、成玄英疏,並詳考字書及訓詁等資料(用●標誌分隔),以辨析考訂文字。考訂的文字,凡不同類的內容,用○標誌。凡引用的文字須作校勘記,用▲標示。間有個人臆見,加簡略案語,用□標示。

六、圓括弧()內的文字,用以解釋或補充說明,方括號[]內的文字,用以補充文中缺少或宜有的文字,皆以小字號排印;字號與正文相同的,則爲原引文所固有。

七、本書《莊子》正文校勘記實計1866條,凡上下文字能合併爲一條的皆已合併,其中句讀校勘記34條。更改底本文字154處,凡同一字多處出現,不重複計數,但需逐一校定的文字不在此例。考訂文字中,共有174條校勘記,其中《釋文》137條,《闕誤》8條,郭象注4條,成玄英疏10條,《說文》13條。案語共計47條1012字。

一、《古逸叢書三編》影印南宋刻本《南華眞經》郭象注十卷。以此爲底本。

二、《續古逸叢書》影印南北宋合璧本《南華眞經》郭象注十卷。簡稱“《續古逸》本”。

三、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南宋刻本《南華眞經注疏》殘存五卷,卽《古逸叢書》覆宋本《南華眞經注疏》十卷據以覆刻之賜蘆文庫本。簡稱“靜嘉堂本”。

四、臺北傅斯年圖書館藏南宋安仁趙諫議宅刊本《南華眞經》郭象注十卷。簡稱“趙諫議本”。

五、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南華眞經》殘卷十四篇(簡稱“敦煌本”),《莊子郭注》雜記十五篇(簡稱“敦煌寫本”),《音》四篇(簡稱“敦煌《音義》”),S.3395V(簡稱“英藏敦煌本”)。

六、日本高山寺藏《莊子》郭象注古鈔本七卷七篇。簡稱“高山寺本”。

七、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南宋刻本陸德明《經典釋文莊子音義》三卷(簡稱“天理本”),參校北京圖書館藏宋元遞修本(簡稱“北圖本”)及清刻本等。

八、宋碧虛子陳景元《南華眞經章句音義》十四卷(簡稱“《章句音義》”),《南華眞經章句餘事》一卷(簡稱“《闕誤》”),《正統道藏》本,參校清守山閣刻本等。

九、安徽省阜陽縣漢墓出土《莊子雜篇》竹簡。簡稱“阜陽漢簡”。

十、湖北省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盜跖》竹簡。簡稱“張家山漢簡”。

十一、國家圖書館藏《莊子鬳齋口義》十卷,南宋林希逸撰,南宋咸淳五年重刻本(簡稱“林希逸本”),參校韓國學中央研究院王室圖書館藏《句解南華眞經》十卷活字印本(簡稱“《句解》本”)。

十二、《俄藏黑水城文獻》第一冊影印宋刻本《呂觀文進莊子義》殘卷十三篇,宋呂惠卿撰。簡稱“黑水城本”。

十三、《俄藏黑水城文獻》第二冊影印宋刻本《南華眞經》郭象注殘卷九篇。簡稱“郭注黑水城本”。

十四、國家圖書館藏《壬辰重改證呂太尉經進莊子全解》十卷,呂惠卿撰,金大定十二年刻本。簡稱“呂惠卿本”。

十五、國家圖書館藏《分章標題南華眞經》十卷,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南宋刻本。簡稱“《分章》本”。

各版本的詳細情況,請參閱《整理札記》。

序 黃永鋒 …… 一
凡 例 …… 一
南華眞經卷第一
莊子內篇 逍遙遊第一 …… 一
莊子內篇 齊物論第二 …… 六
南華眞經卷第二
莊子內篇 養生主第三 ……一六
莊子內篇 人間世第四 ……一九
莊子內篇 德充符第五 ……二八
南華眞經卷第三
莊子內篇 大宗師第六 ……三五
莊子內篇 應帝王第七 ……四五
南華眞經卷第四
莊子外篇 駢拇第八 ……四九
莊子外篇 馬蹄第九 ……五三
莊子外篇 胠篋第十 ……五六
莊子外篇 在宥第十一 ……六一
南華眞經卷第五
莊子外篇 天地第十二 ……六九
莊子外篇 天道第十三 ……八〇
莊子外篇 天運第十四 ……八八
南華眞經卷第六
莊子外篇 刻意第十五 ……九七
莊子外篇 繕性第十六 …… 一〇〇
莊子外篇 秋水第十七 …… 一〇三
莊子外篇 至樂第十八 …… 一一二
南華眞經卷第七
莊子外篇 達生第十九 …… 一一七
莊子外篇 山木第二十 …… 一二五
莊子外篇 田子方第二十一 …… 一三三
莊子外篇 知北遊第二十二 …… 一四一
南華眞經卷第八
莊子雜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 一五〇
莊子雜篇 徐无鬼第二十四 …… 一五八
莊子雜篇 則陽第二十五 …… 一六九
南華眞經卷第九
莊子雜篇 外物第二十六 …… 一七八
莊子雜篇 寓言第二十七 …… 一八四
莊子雜篇 讓王第二十八 …… 一八八
莊子雜篇 盜跖第二十九 …… 一九七
南華眞經卷第十
莊子雜篇 說劒第三十 …… 二〇七
莊子雜篇 漁父第三十一 …… 二一一
莊子雜篇 列御寇第三十二 …… 二一七
莊子雜篇 天下第三十三 …… 二二三
整理札記 …… 二三三

南華眞經卷第一
莊子內篇 逍遙遊第一 …… 一
莊子內篇 齊物論第二 …… 二〇
南華眞經卷第二
莊子內篇 養生主第三 …… 四〇
莊子內篇 人間世第四 …… 四四
莊子內篇 德充符第五 …… 六四
南華眞經卷第三
莊子內篇 大宗師第六 …… 七三
莊子內篇 應帝王第七 …… 九一
南華眞經卷第四
莊子外篇 駢拇第八 …… 九八
莊子外篇 馬蹄第九 …… 一〇五
莊子外篇 胠篋第十 …… 一一二
莊子外篇 在宥第十一 …… 一二〇
南華眞經卷第五
莊子外篇 天地第十二 …… 一三二
莊子外篇 天道第十三 …… 一四八
莊子外篇 天運第十四 …… 一五七
南華眞經卷第六
莊子外篇 刻意第十五 …… 一七六
莊子外篇 繕性第十六 …… 一七九
莊子外篇 秋水第十七 …… 一八五
莊子外篇 至樂第十八 …… 一九六
南華眞經卷第七
莊子外篇 達生第十九 …… 二〇三
莊子外篇 山木第二十 …… 二二〇
莊子外篇 田子方第二十一 …… 二三六
莊子外篇 知北遊第二十二 …… 二四九
南華眞經卷第八
莊子雜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 二六五
莊子雜篇 徐无鬼第二十四 …… 二八七
莊子雜篇 則陽第二十五 …… 三〇三
南華眞經卷第九
莊子雜篇 外物第二十六 …… 三一一
莊子雜篇 寓言第二十七 …… 三二五
莊子雜篇 讓王第二十八 …… 三三二
莊子雜篇 盜跖第二十九 …… 三五〇
南華眞經卷第十
莊子雜篇 說劒第三十 …… 三六一
莊子雜篇 漁父第三十一 …… 三六七
莊子雜篇 列御寇第三十二 …… 三七八
莊子雜篇 天下第三十三 …… 三八七
引用書目 …… 四〇九
附 錄
王孝魚整理本莊子集釋缺陷舉隅 …… 四一九
陳景元《南華真經闕誤》疑謬辯正 …… 四四五
後 敘 …… 四九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