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卷第 | 部属 | 类别 | 书名 | 提要 (*) 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四库大辞典
|
---|---|---|---|---|---|
1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皇华集二卷续集一卷 | 皇华集二卷续集一卷 (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翰林院修撰唐皋、兵科给事中史道于正德十六年以颁世宗即位诏奉使朝鲜,与其藩臣日有唱和,国王李怿特命书局编为此集。《皇华集》卷首有嘉靖元年议政府左议政南衮序,载二使初至国境及归朝与议政府右议政李荇等唱和之作。《皇华续集》卷首有嘉靖元年李荇序,专载唐皋留别国王二律,及议政府领议政金诠以下和韵之作。考皋等奉使,不见于《明史》本纪及《朝鲜列传》。惟《世宗实录》载其事于八月乙已。此书南衮序谓以十二月乙酉抵王京,则距奉命日几五月也。又南衮《皇华集序》谓初入境至出疆,仅浃三旬,纪行之作,登高之赋,凡若干篇。今考集中初入境之作有唐皋登迎薰楼诗,标云长至后十日。考《实录》是年十一月十四日长至,则是作在二十四。其出疆之作有唐皋至頞山寄怀藩宗诸君子诗,标云腊月辛丑。考《实录》是年十二月己卯朔,则辛丑乃是月二十三日,与序所云唱和将浃三旬,适相符合云。 |
2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皇华集十三卷 | 皇华集十三卷 (内府藏本)明朝鲜国所刊使臣唱酬之作。所录惟天顺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八年、成化十二年、宏治元年、五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十六年之诗。考明代遣使往朝鲜者,不仅此十年,似有阙佚,然世所传本并同。或使臣不尽能诗,其成集者止此耶? |
3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辅臣赞和诗集一卷 | 辅臣赞和诗集一卷 (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案此集乃嘉靖六年除夕,世宗作五言律诗一首,以示阁臣,于是大学士杨一清、谢迁、张璁、翟銮等并和韵录进。帝汇书成帙,御制序冠其端,且命一清为之后序。世宗序题七年正月四日,一清后序则正月六日所上也。 |
4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翊学诗一卷 | 翊学诗一卷 (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案:此集乃嘉靖七年五月,经筵官进讲《大学衍义》,世宗因制五言古诗一章,并序以赐阁臣。大学士杨一清、贾咏、翟銮等奉表谢,并和以进。既而谢迁、张璁相继入阁,亦令和进,命集为一册,以“翊学”为名。《明史•艺文志》作一卷,与此本同。 |
5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诗学正宗十六卷 | 诗学正宗十六卷 (内府藏本)明浦南金编。南金有《修词指南》,已著录。是集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至唐人近体。自四言至七言绝句,分体有九。每体中又分正始、正音、正变、附录四门。其分系殊多未当。如孔子去鲁等歌,虽不免或有依托,然如以为伪,则当删汰,如以为真,则固圣人之作也,降而列之正变,于义未协。至既分古乐府一体,而安世房中歌则列之四言古诗,长歌行、怨歌行、苦寒行、箜篌引之类则列之五言古诗,体例亦殊丛脞。又三谢之作虽多偶句,究与唐律不同,而竟入之排律中,尤踵杨慎《律祖》之说而失之者矣。 |
6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明文范六十六卷 | 明文范六十六卷 (通行本)明张时彻编。时彻有《善行录》,已著录。是集成于隆庆己已,录明洪武至嘉靖之文凡四百四十二家。初名《文苑》,病其太繁,乃覆加芟削,以成此本。自序称“铨综者积禩。其始也,十而取六七焉。其继也,十而取四五焉。又其继也,十而取二三焉。迄今存者,裁十之一二焉。”故自序又曰:“苑者无所不蓄,范者如以范范金也。”然于正、嘉之文,尚病其少所别裁焉。 |
7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四明风雅四卷 | 四明风雅四卷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宋宏之编。戴鲸增删,张时彻又增删之。宏之仕履未详。鲸字时霖,号南苍,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所录明代宁波之诗,自洪武迄嘉靖凡六十五人。 |
8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乐府原十五卷 | 乐府原十五卷 (内府藏本)明徐献忠撰。献忠有《吴兴掌故集》,已著录。是书取汉、魏六朝乐府古题,各为考证,并录原文而释其义。然所见殊浅,而又索解太凿。如杜氏《通典》谓房中乐为楚声,献忠则谓屈、宋骚辞每言着一兮字乃楚人怨叹之本声,而以安世房中歌为非其伦,亦未免拘泥鲜通矣。 |
9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金石文七卷 | 金石文七卷 (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徐献忠撰。是编辑录三代以来金石之文。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汉四卷。然未能博征金石,皆采掇于《博古图》、《考古图》、《集古录》、《金石录》、《钟鼎款识》、《隶续》诸书。音调不免异同,传写亦多舛误。间有附论,亦皆以意推求,别无考证。至第四卷内所载之“袜铭”,非金非石,而一概编列,尤庞杂之甚矣。 |
10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六朝声偶七卷 | 六朝声偶七卷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徐献忠编。是书因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取南北朝人五言诗以明唐律所自出。然以齐、梁、陈、北齐、周、隋谓之六朝,未免自我作古。况“永明体”载在《齐书•王融传》,“声病宫商”载在《梁书•沈约传》,而李商隐、温庭筠诸集所谓齐梁体者亦皆具有明文,此本不待考而知者。慎书已为多事,献忠何必又衍为此书。如曰以为诗法,则诗又不以齐、梁为极则也。 |
11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五十家唐诗 | 五十家唐诗 (无卷数内府藏本)不着编辑者名氏。自唐太宗、玄宗至储光羲凡五十家。各家之诗但分古近体,亦有载赋数首者。间存原序,似皆从旧本录入。考明徐献忠有《百家唐诗》一百卷。是编前无序目,或即献忠之本而佚其半欤? |
12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麻姑集十二卷 | 麻姑集十二卷 (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克昌编。克昌,仁和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建昌府同知。麻姑山为建昌所属,唐颜真卿《仙坛记》后题咏滋多。克昌因汇成此集,所录多明人之作,故卷帙若是之多焉。 |
13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武夷游咏一卷 | 武夷游咏一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田汝成、蔡汝楠同撰。汝成有《炎徼纪闻》,汝楠有《说经劄记》,皆已著录。嘉靖二十年四月,汝楠以刑部员外郎告归,省父于延平,适汝成为福建提学副使,校士崇安,二人因偕游九曲,各成五言古诗十首,编为一帙。 |
14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骊珠随录五卷 | 骊珠随录五卷 (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杨仪编。仪有《螭头密语》,已著录。是书杂录诸文,自序谓皆取不盛传于世者。然如《阴符经》、《握奇经》之类,实非秘笈。《比干墓铭》之类,本属依托。《瘗鹤铭》自欧阳修《集古录》以下均未见完篇,而此所载为全文,是亦未可尽信也。 |
15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古虞文录二卷文章表录一卷 | 古虞文录二卷文章表录一卷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杨仪撰。是书采古人著作之关于常熟者,裒为一帙。凡文一卷,自梁鸿至杨舫凡三十六篇。诗一卷,自支遁至王宠凡四十二首。其文章表录一卷,凡文六篇,诗三篇,皆为常熟之先贤、列女作者。意取型俗,故曰表录。末一首为白茆民谣,则元后至元甲辰张士诚凿白茆港时民间之怨词,附存以为戒者也。 |
16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浯溪诗文集二卷 | 浯溪诗文集二卷 (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焯编。焯自号龙津子,始末未详。是书成于嘉靖戊子,辑元结以下至明代诸人题咏碑铭。前列《浯溪小志》,纪其山水之胜。 |
17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订补浯溪集二卷 | 订补浯溪集二卷 (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陈斗编。斗字民仰,祁阳人,官永宁县主簿。浯溪在祁阳县南五里,为唐道州剌史元结故迹。结所撰《中兴颂》,颜真卿书者,即磨厓刻溪上。故后来题咏考证,相续日繁。是编成于嘉靖戊子,皆辑前人诗文为是溪而作者。题曰“订补”,而不云补何人之书。王士祯《浯溪考序》称浯溪前后旧有两集,为李仁刚、綦光祖撰,见于《舆地碑目》,皆无传云云。(考王象之《舆地碑目》永州条下云:“《浯溪前集》,李仁刚编,《后集》,侍其光祖编”,侍其复姓,实非姓綦,士祯殊误,此集中有乾道乙酉谢褒续千文跋云:“邑大夫侍其公以其曾大父所续千文刻诸厓石”。当即其人,盖侍其良器之曾孙也。)然则斗所订补者,当即黄焯书耳。所载诗文,《浯溪考》中多未收,知二书皆士祯所未见矣。 |
18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三贤集三卷 | 三贤集三卷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杨名编。名字实卿,遂宁人,嘉靖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三贤祠在夔州莲花峰下。以周子尝判夔州,王十朋尝为夔帅,明初宋濂亦卒于夔,故知府张俭为立斯祠,并属名集其遗文为一集。然周子仅《太极图》、《通书》二篇,世所共见,毋烦甄录。至梅溪、潜溪二集文极繁富,而所采寥寥,尤难免于挂漏矣。 |
19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秉忠定议集二卷 | 秉忠定议集二卷 (内府藏本)不着编辑者名氏。嘉靖十年,都御史宋沧巡抚四川,平真州剧盗周天星等。时同官于蜀者作为《凯歌》、《露布》等篇,汇成一书,以纪其事。其名《秉忠定议集》者,盖取世宗所赐玺书有“秉忠定议,条奏肤功”语也。 |
20 | 192 | 集部45 | 总集类存目二 | 玉峰诗纂六卷 | 玉峰诗纂六卷 (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周复俊编。复俊有《东吴名贤记》,已著录。玉峰者,昆山之别名。所纂诸诗,自西晋迄于明代,盖邑乘之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