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卷第 | 部属 | 类别 | 书名 | 提要 (*) 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四库大辞典
|
---|---|---|---|---|---|
1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续自警编八卷 | 续自警编八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黄希宪撰。希宪字毅所,金溪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是书续宋赵善璙《自警编》而作,杂采自宋至明格言善事,分类记载。然编次丛脞,纲目混淆。目列十六卷,而书止八卷。检其所载门目,又一一无差。至以修身、修已分为二门。又以考正祀典、考复古礼入之将帅门中。而末一卷乃全录山林放旷之词,非复儒者修省语,尤为庞杂。 |
2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牧鉴十卷 | 牧鉴十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昱撰。昱字子晦,别号东溪,汀州人。是书以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裒辑成帙。为类凡四:曰治本、治体、应事、接人。类各有目,凡三十有五。目又各分上、中、下。上述经传,中纪古人政迹,下摭先儒议论。每类首缀小序一篇,其余别无论断。嘉靖乙卯,汀州府同知李仲撰序而刊之。所征引甚略,大抵随意摭拾,无关体要,意其为书帕本也。 |
3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芸心识余七卷续一卷 | 芸心识余七卷续一卷 (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陈其力撰。其力字克相,号芸心子,通海人。官南京户部司务。其书成于嘉靖辛酉,凡禽鸟、兽畜、龙蛇、虫鼠、鱼鳖五部,分门隶事。每事标题于前,杂列故实而附以论断,庞杂割裂,殊无可观。持论尤多猥鄙。观所列引用书目,以《明道集》、《读书录》列之经传,以《尔雅》与《真仙宝诰》同列之图注,以《说文》、《续文章正宗》入之类书,甚至《汉书》之外又有《汉史》,《开元遗事》之外又有《天宝遗事》,如斯之类,指不胜屈,殆不足与辨。 |
4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烟霞小说二十二卷 | 烟霞小说二十二卷 (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陆贻孙编。贻孙,苏州人。是书仿曾慥《类说》之例,删取稗官杂记凡十二种。中如杨循吉《吴中故语》、黄晔《篷轩记》、马愈《日钞》、杜琼《纪善录》、王凝斋《名臣录》、陆延枝《说听》六种,逸事琐声,尚资考论。至陆粲《庚已编》、徐祯卿《异林》、祝允明《语怪编》、《猥谈》、杨仪《异纂》、陆灼《艾子后语》六种,则神怪不经之事矣。 |
5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阅古随笔续二卷 | 阅古随笔续二卷 (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穆文熙撰。文熙有《七雄策纂》,已著录。是编杂采诸子之文,而又不着其所出。惟卷首总列其所采书目,体例殊谬,所录亦皆习见。首页题《正续阅古随笔》,而书中题《阅古随笔续》,盖尚有正集,今未之见。 |
6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诸子汇函二十六卷 | 诸子汇函二十六卷 (内府藏本)旧本题明归有光编。有光有《易经渊旨》,已著录。是编以自周至明子书每人采录数条,多有本非子书而摘他书数语称以子书者。且改易名目,诡怪不经。如屈原谓之玉虚子,宋玉谓之鹿溪子,江乙谓之嚣嚣子,鲁仲连谓之三柱子,淳于髡谓之波弄子,孔求谓之子家子,张孟谈谓之岁寒子,顿弱谓之首山子,甘罗谓之潼山子,貌辨谓之云幌子,陆贾谓之云阳子,贾谊谓之金门子,董仲舒谓之桂岩子,韩婴谓之封龙子,东方朔谓之吉云子,刘向谓之青藜子,崔实谓之嵖岈子,桓谭谓之荆山子,王充谓之委宛子,黄宪谓之慎阳子,仲长统谓之黉山子,王符谓之回中子,桓宽谓之贞山子,曹植谓之镜机子,束皙谓之白云子,嵇康谓之灵源子,刘勰谓之云门子,陆机谓之于山子,刘昼谓之石匏子,李翱谓之协律子,罗隐谓之灵擘子,石介谓之长春子,皆荒唐鄙诞,莫可究诘。有光亦何至于是也? |
7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困学纂言六卷 | 困学纂言六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栻撰。栻字孟敬,丰城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是编乃隆庆庚午栻为肥乡知县时所刊;分十二门:曰学问、曰立志、曰存心、曰精思、曰实践、曰谨言、曰敬事、曰求师、曰取友、曰读书、曰作文、曰举业,皆采摭古人议论近于讲学者,分类次叙。然讲学及于作文,抑已末矣。作文之外又别立举业一门,其说尤未免于杂也。 |
8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灼艾集八卷 | 灼艾集八卷 (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书前亦无序例。据高儒《百川书志》云:“九沙山人万表灼艾时所集也。”表有《海寇议》,已著录。是编凡分正,续,余,别四集,每集各分上、下卷。采辑唐、宋以来说部,每书只载一二条,或四五条,略似曾慥《类说》,而详博则不及之也。 |
9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百家类纂四十卷 | 百家类纂四十卷 (内府藏本)明沈津编。案:明有两沈津,其正德中作《邓尉山志》及《欣赏编》者,乃苏州人,此沈津慈溪人,嘉靖中官含山县教谕。是书所录自周、秦诸子,下逮于明,殊为冗滥,同时尚书张时彻所作《说林》亦与焉。殆未闻《昭明文选》不录何逊之义也。 |
10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警心类编四卷 | 警心类编四卷 (江浙巡抚采进本) 明张位撰。位有《问奇集》,已著录。是书乃其罢相后所辑。故多老氏谦退之旨,佛氏因果之谈。 |
11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天池秘集十二卷 | 天池秘集十二卷 (直隶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明徐渭编,武林孙一观校。案渭,嘉靖中人,有《笔元要旨》,已著录。是编所载如叶向高、陈继儒之类皆在其后,渭安得见其诗文,盖即一观所辑,伪托于渭也。其书体例驳杂,标目诡异。前六卷为总集:一曰韵萃,诸体诗也。二曰调隽,词也。三曰籁叶,乐府歌行也。四曰丽华,赋也。五曰笔华,杂文也。六曰志林,传也。后六卷为小说:一曰谈芬,清言也。二曰旷述,杂事也。三曰谐史,诙嘲语也。四曰别纪,志怪也。五曰致品,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子目。六曰清则,分花典、香禅、茗谈、觞政四子目,皆明季山人强作雅态之语。四库之中无类可入,以其不伦,附之杂家类焉。 |
12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六鉴举要六卷 | 六鉴举要六卷 (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观》,已著录。是编成于万历丙午。取《帝鉴》、《相鉴》、《言鉴》、《牧鉴》、《珰鉴》、《闰鉴》六书,各撮取其文,合为一帙。漏略殊甚,不足以言著作。 |
13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古今名贤说海二十卷 | 古今名贤说海二十卷 (直隶总督采进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前有隆庆辛未自序一首,题言“飞来山人”。所录皆明人说部,分为十集,以十干标目。自陆粲《庚己编》以下凡二十二种,种各一卷,皆删节之本非其完书,考明陆楫有《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此似得其残阙之板,伪刻序目以售欺者也。 |
14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名贤汇语二十卷 | 名贤汇语二十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前亦有隆庆辛未自序,亦称“飞来山人”。序词鄙陋,疑为坊贾之笔。其书节录明人小说二十种,种为一卷,皆题曰某地某人言,尤为杜撰,殆又从《古今名贤说海》而变幻之耳。 |
15 | 131 | 子部41 | 杂家类存目八 | 历代小史一百五卷 | 历代小史一百五卷 (内府藏本)不着编辑者名氏。首有沔阳陈文烛序,称侍御李公所集,而中丞赵公刻之,皆不着其名字里籍,不知为何许人也?其书盖欲仿曾慥《类说》之例,杂采野史。每书删序数条,凡一百五种为一卷。中间时代颠倒,漫无端绪,盖当时书帕之本,以校刊付之吏胥者也。 |
16 | 132 | 子部42 | 杂家类存目九 | 群书摘草五卷 | 群书摘草五卷 (左督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王国宾编。国宾号养默,武进人。万历甲戌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详其终于何官也。其书仿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之例,摘取《家语》以下至明张时彻《说林》三十二种,附以兵书七种。每种各摘数段,无所持择,盖亦当时书帕之本。 |
17 | 132 | 子部42 | 杂家类存目九 | 闺范四卷 | 闺范四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吕坤撰。坤有《四礼疑》,已著录。此编乃其为山西按察使时所作。前一卷为嘉言,皆采六经及《女诫》、《女训》诸文为之训释。后三卷为善行,分女子、妇人、母道各一卷。叙其本事,而绘图上方,并附以赞。文颇浅近,取易通俗也。当时尝传入禁中,神宗以赐郑贵妃,妃重刻之。后妖书案起,遂以是书为口实。朱国桢《涌幢小品》曰:“吕新吾司寇廉察山西,纂《闰记范》一书。焦弱侯以使事至,吕索序刊行。弱侯亦取数部入京,郑贵妃之侄国泰乞取添入后妃一门,而贵妃与焉。众大哗,谓‘郑氏著书,弱侯交结为序,将有他志’云云。所纪与史小异。然国桢与焦竑为友,目睹刊本,所记似得其真。此本无郑贵妃序,当为坤之原本也。 |
18 | 132 | 子部42 | 杂家类存目九 | 百子咀华十四卷 | 百子咀华十四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胡效臣编。效臣字钟衡,黄州人。万历丙子举人,官旌德县知县。是书取诸子之文而割裂之,或摘其一段,或拾其数语,或撮其数字,以供时文獭祭之用。首列《左传》,次六子,次子汇,次则一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分类,又以明人所著参错于古人之中。不知其体例何在。又题曰焦竑批评。竑之陋何至于此,其依托可不问而知也。 |
19 | 132 | 子部42 | 杂家类存目九 | 琅琊代醉编四十卷 | 琅琊代醉编四十卷 (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明张鼎思撰。鼎思有《琅琊曼衍》,已著录。是编乃其自给事中谪滁州驿丞时杂钞诸史百家之言,胪次成书。名曰“代醉编”,欧阳修在滁州时有醉翁亭,鼎思适宦其地,以著书代饮酒也。其书体例庞杂,无所折衷考订,特借以消闲遣日而已。 |
20 | 132 | 子部42 | 杂家类存目九 | 兰芳录二卷 | 兰芳录二卷 (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三重撰。三重有《余言》,已著录。是编皆录古人轻世遗荣之事,分内、外二篇。自序谓《内篇》近自得,《外篇》稍假物缘,亦不入世累。然曾点之沂水春风置之《外篇》,叶梦得之读书饮酒置之《内篇》,殊不晓其优劣之旨。首冠以《论语》饭疏食一章,贤哉回也一章,别题曰“孔颜乐事”,又不在内、外篇之数,则恐失讲学本色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