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類 | 書名 | 提要 (*) 參閱:四庫全書總目彙訂、四庫大辭典
|
---|---|---|---|
1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詞綜 三十四卷 | 詞綜 三十四卷 內府藏本 國朝朱彝尊編。其同時增定者。則休寧汪森也。彝尊有經義考。森有粤西詩載竝已著錄是編錄唐宋金元詞通五百餘家。於專集及諸選本外。凡稗官野紀。中有片詞足錄者。輒爲採掇。故多他選未見之作。其詞名句讀。爲他選所淆舛。及姓名爵里之誤。皆詳考而訂正之。其去取亦具有鑒別。蓋彝尊本工於塡詞。平日嘗以姜夔爲詞家正宗。而張輯。盧祖皐。史達祖。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爲之羽翼。謂自此以後。得其門者或寡。又謂小令當法汴京以前。慢詞則取諸南渡。又謂論詞必出於雅正。故曾慥錄雅詞。鮦陽居士輯復雅。又盛稱絕妙好詞甄錄之當。其立說大抵精確。故其所選能簡擇不苟如此。以視花閒草堂諸編。勝之遠矣。 |
2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十五家詞 三十七卷 | 十五家詞 三十七卷 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孫默編。默字無言。休寧人。是編所輯國朝詞。共十五家。吳偉業梅村詞二卷。梁清標棠村詞三卷。宋琬二郷亭詞二卷。曹爾堪南谿詞二卷。王士祿炊聞詞三卷。尤侗百末詞二卷。陳世祥含影詞二卷。黃永谿南詞二卷。陸求可月湄詞四卷。鄒祇謨麗農詞二卷。彭孫遹延露詞三卷。王士禎衍波詞二卷。董以寧蓉渡詞三卷。陳維崧烏絲詞四卷。董俞玉鳧詞二卷。各家以小令中調長調爲次。載其本集原序於前。并錄其同時人評點。案王士禎居易錄曰。新安孫布衣默。居廣陵。貧而好客。四方名士至者。必徒歩訪之。嘗告予欲渡江往海鹽。詢以有底急。則云欲訪彭十羨門。索其新詞。與予及鄒程村作。合刻爲三家耳。陳其年維崧。贈以詩曰。秦七黃九自佳耳。此事何與卿饑寒。指此也云云。蓋其初刻在康熙甲辰。爲鄒祇謨彭孫遹王士禎三家。卽居易錄所云杜濬爲之序。至丁未續以曹爾堪王士祿尤侗三家。是爲六家。孫金礪爲之序。戊申又續以陳世祥陳維崧董以寧董俞四家。汪懋麟爲之序。十五家之本。定於丁巳。鄧漢儀爲之序。凡閲十四年。始彙成之。雖標榜聲氣。尚沿明末積習。而一時倚聲佳製。實略備於此。存之可以見國初諸人文采風流之盛至其毎篇之末。必附以評語。有類選刻詩文。殊爲惡道。今竝刪除。不使穢亂簡牘焉。 |
3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分跋 | 右詞曲類。詞選之屬。十二部。二百七十四卷。皆文淵閣著錄。 |
4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碧雞漫志 一卷 | 碧雞漫志 一卷 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宋王灼撰。灼有糖霜譜。已著錄。是編詳述曲調源流。前七條爲總論。述古初至唐宋聲歌遞變之由。次列涼州伊州霓裳羽衣曲甘州胡渭州六幺西河長命女楊柳枝喝䭾子蘭陵王虞美人安公子水調歌萬歲樂夜半樂河滿子凌波神茘枝香阿濫堆念奴嬌清平樂雨淋鈴菩薩蠻望江南麥秀兩岐文漵子後庭花鹽角兒。凡二十八條。一一溯得名之緣起。與其漸變宋詞之沿革。蓋三百篇之餘音。至漢而變爲樂府。至唐而變爲歌詩。及其中葉。詞亦萌芽。至宋而歌詩之法漸絕。詞乃大盛。其時士大夫。多嫻音律。往往自製新聲。漸增舊譜。故一調或至數體。一體或有數名。其目幾不可殫擧。又非唐及五代之古法。灼作是編。就其傳授分明。可以考見者。核其名義正在宮調。以著倚聲所自始。其餘晚出雜曲。則不暇一一詳也。迨金元院本旣出。併歌詞之法亦亡。文士所作。僅能按舊曲平仄。循聲塡字。自明以來。遂變爲文章之事。非復律呂之事。併是編所論宮調。亦莫解其說矣。然其閒正變之由。猶頼以略得其梗概。亦考古者所必資也。其辨霓裳羽衣曲。爲河西節度使楊敬述所獻。唐明皇爲之潤色。援白居易鄭嵎詩註爲證。一掃月宮妖妄之說。又據譜謂是曲第一至第六疊。皆無拍。證唐史載王維論。按樂圖霓裳第三疊初拍之譌。持論極爲精核。他如虞美人曲。諸說各別。河滿子曲。一事異詞者。皆闕其所疑。亦頗詳愼。至念奴嬌偶以古人爲名。亦猶戚氏之例。本不出於天寶。灼特以當時。誤稱唐曲而辨之。理宜附錄。不當雜列古曲之中。鹽角兒旣據嘉祐雜志。謂出於梅堯臣。則未可附於古曲。且鹽乃曲名。隋薛道衡集。有昔昔鹽。唐張鷟朝野僉載。有突厥鹽。可以互證。乃云市鹽得於紙角上。已爲附會。且紙角幾許。乃能容一曲譜。亦不近事理。是則泛濫及之。不免千慮之一失矣。 |
5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沈氏樂府指迷 一卷 | 沈氏樂府指迷 一卷 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 宋沈義父撰。義父字伯時。履貫未詳。前有自題。稱壬寅秋。始識靜翁於澤濱。癸卯識夢窻。暇日相與唱酬。案壬寅癸卯。爲淳祐二年三年。則理宗時人也。元人跋陸輔之詞旨。嘗引此書。然篇頁寥寥。不能成帙。故世無單行之本。此本附刻陳耀文花草粹編中。凡二十八條。其論詞以周邦彥爲宗。持論多爲中理。惟謂兩人名不可對使。如庾信愁多。江淹恨極之類。頗失之拘。又謂說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說書須用銀鉤等字。說涙須用玉筯等字。說髮須用緑雲等字。說簟須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說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轉成塗飾。亦非確論。至所謂去聲字最要緊。及平聲字可用入聲字替。上聲字不可用入聲字替一條。則剖析微芒。最爲精核。萬樹詞律。實祖其說。又謂古曲譜多有異同。至一腔有兩三字多少者。或句法長短不等。蓋被教師改換。亦有嘌唱一家多添了字云云。乃知宋詞亦不盡協律歌者。不免增減。萬樹詞律所謂曲有襯字。詞無襯字之說。尚爲未究其變也。 |
6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渚山堂詞話 三卷 | 渚山堂詞話 三卷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陳霆撰。霆有唐餘紀傳。已著錄。是編與所作詩話竝刊。而較詩話爲稍勝。蓋霆詩格頗纖。於詞爲近。故論詞轉用所長。其中如韋莊雨餘風軟碎鳴禽句。本用杜荀鶴春宮怨語。南卓羯鼓錄。所謂透空碎遠之聲。卽此碎字。當訓細瑣雜亂之義。霆乃謂鳴禽曰碎。於理不通。改爲暖風嬌鳥碎鳴音。未免點金成鐵。又謂楊孟載雪詞簌簌颺颺字。古無所出。欲據黃庭堅詩。改爲疎疎密密。不知以疎疎密密詠雪。黃詩又何所出。亦未免渉於膠固。然其他持論多確。又宋元明佚篇斷句。往往而有。如宋徐一初九日登高之類。其本集不傳於世者。亦頗頼以存。王昭儀滿江紅詞。爲其位下宮人張瓊瑛作。垂楊玉耳墜金環二曲。爲唐宋舊譜所無之類。亦足資考證。猶明人詞話之善本也。 |
7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詞話 二卷 | 詞話 二卷 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奇齡撰。奇齡有仲氏易。已著錄。據西河合集序目。稱此書本四卷。佚其二卷。不敢贗補。故僅以半刊行。王晫今世說。稱奇齡善詩歌樂府塡詞。所爲大率託之美人香草。纏緜綺麗。按節而歌。使人悽愴。又能吹簫度曲。是奇齡塡詞之功。較深於詩。且本爲小技。萌於唐而成於宋。亦不待援引古書。別爲高論。故所說轉不支離。其論沈去矜詞韻一條。尤爲精核。論辛棄疾蔣捷爲別調。亦深明源委。惟其遠溯六朝。以鮑照梅花落亦可稱詞。則漢代鐃歌。何嘗不句有長短。亦以爲詞之始乎。又西廂記相女配夫。本爲相度之相。今尚有此方言。而引孫復相女不以嫁公侯。乃以嫁山谷衰老語。以爲宰相之相。則牽引附會。仍蹈結習。至所述詞曲變爲演劇。縷陳始末。亦極賅悉。而云宋末安定郡王趙令畤。始作商調鼓子詞。譜西廂傳奇。考令畤卽蘇軾集所稱趙德麟。實非宋末之人。亦未免少疎。然自宋以來。撰詩話者多。撰詞話者較少。奇齡是編。雖不及徐釚詞苑叢談之采摭繁富。門目詳明。然所敍論。亦足備談資。故削其詩話。而錄存是編焉。 |
8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詞苑叢談 十二卷 | 詞苑叢談 十二卷 通行本 國朝徐釚撰。釚字電發。號虹亭。吳江人。康熙己未召試博學宏詞授翰林院檢討。是書專輯詞家故實。分體製。音韻。品藻。紀事。辨正。諧謔。外編七門。採摭繁富。援據詳明。足爲論詞者總匯。江南通志。稱釚少刻菊莊樂府。朝鮮貢使仇元吉見之。以餅金購去。貽詩曰。中朝攜得菊莊詞。讀罷煙霞照海湄。北宋風流何處是。一聲鐵笛起相思。則釚於倚聲一道。自早歲卽已擅長。故於論詞。亦具有鑒裁。非苟作也。惟其閒徵引舊文。未盡註其所出。同時朱彝尊陳維崧等。嘗議之。釚亦自欲補綴。而未盡也。至紀事一門。半取近事。其閒點綴以成佳句。標榜以借虛聲者。蓋所不免。然考世說新語註。載裴啓作語林。記謝安黃公酒壚事。安以爲所說不實。則序錄同時之事。自古已然。唐宋人詩話說部。此類尤夥。則亦非釚之創例矣。 |
9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分跋 | 右詞曲類。詞話之屬。五部。十九卷。皆文淵閣著錄。 |
10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欽定詞譜 四十卷 | 欽定詞譜 四十卷 康熙五十四年聖祖仁皇帝御定。詞萌於唐。而大盛於宋。然唐宋兩代。皆無詞譜。蓋當日之詞。猶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製腔。無須於譜。其或新聲獨造。爲世所傳。如霓裳羽衣之類。亦不過一曲一調之譜。無裒合衆體。勒爲一編者。元以來南北曲行。歌詞之法遂絕。姜夔白石詞中。閒有旁記節拍。如西域梵書状者。亦無人能通其說。今之詞譜。皆取唐宋舊詞。以調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數。取句法字數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數有異同者。則據而註爲又一體。其平仄有異同者。則據而註爲可平可仄。自嘯餘譜以下。皆以此法推究。得其崖略。定爲科律而已。然見聞未博。考證未精。又或參以臆斷無稽之說。往往不合於古法。惟近時萬樹作詞律。析疑辨誤。所得爲多。然仍不免於舛漏。惟我聖祖仁皇帝聰明天授。事事皆深契精微。旣御定唐宋金元明諸詩。立詠歌之準。御纂律呂精義。通聲氣之元。又以詞亦詩之餘派。其音節亦樂之支流。爰命儒臣。輯爲此譜。凡八百二十六調。二千三百六體。凡唐至元之遺篇。靡弗採錄。元人小令。其言近雅者。亦閒附之。唐宋大曲。則彙爲一卷。綴於末。毎調各註其源流。毎字各圖其平仄。毎句各註其韻叶。分刌節度。窮極窈眇。倚聲家可永守法程。蓋聖人裁成萬類。雖一事之微。必考古而立之制。類若斯矣。 |
11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詞律 二十卷 | 詞律 二十卷 通行本 國朝萬樹撰。樹有璇璣碎錦。已著錄。是編糾正嘯餘譜。及塡詞圖譜之譌。以及諸家詞集之舛異。如草堂詩餘。有小令中調長調之目。舊譜遂謂五十八字以內爲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爲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爲長調。樹則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將爲小令乎。中調乎。雪獅兒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將爲中調乎。長調乎。故但列諸調。而不立三等之名。又舊譜於一調而長短不同者。皆定爲第一第二體。樹則謂調有異同。體無先後。所列次第。旣不以時代爲差。何由知孰爲第幾。故但以字數多寡爲序。而不列名目。皆精確不刊。其最入微者。以爲舊譜不分句讀。往往據平仄混塡。樹則謂七字有上三下四句。如唐多令燕辭歸客尚淹留之類。五字有上一下四句。如桂華明遇廣寒宮女之類。四字有横擔之句。如風流子倚欄杆處上琴臺去之類。一爲詞字平仄。舊譜但據字而塡。樹則謂上聲入聲。有時可以代平。而名詞轉折跌宕處。多用去聲。一爲舊譜五七字之句。所註可平可仄。多改爲詩句。樹則謂古詞抑揚頓挫。多在抝字。其論最爲細密。至於考調名之新舊。證傳寫之舛譌。辨元人曲詞之分。斥明人自度腔之謬。考證尤一一有據。雖其考核偶疎。亦所不免。如緑意之卽爲疎影。樹方齗齗辨之。連章累幅。力攻朱彝尊之疎。而不知疎影之前爲八寶妝。疎影之後爲八犯玉交枝。卽已一調複收。試取李甲仇遠詞合之。契若符節。至其論燕臺春夏初臨爲一調。乃謂嘯餘譜顛倒複收。貽笑千古。因欲於張子野詞探芳菲走馬下。添入歸來二字爲韻。而不知其上韻已用當時去燕還來。一韻兩用。其謬較一調兩收爲更甚。如斯之類。千慮而一失者。雖閒亦有之。要之唐宋以來。倚聲度曲之法。久已失傳。如樹者固已十得八九矣。 |
12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分跋 | 右詞曲類。詞譜詞韻之屬。二部。六十卷。皆文淵閣著錄。 |
13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顧曲雜言 一卷 | 顧曲雜言 一卷 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沈德符撰。德符有飛鳧語略。已著錄。此書專論雜劇。南曲北曲之別。其論元人未滅南宋以前。以雜劇試士。核以元史選擧志。絕無影響。乃委巷之鄙談。其論遼史樂志。有大食調曲譜。譌作大石。因有小石調配之。其意以大食爲國名。如龜茲之類。不知自宋已有此名。故王珪詩號至寶丹。秦觀詩號小石調。不由曲譜之譌。其論五六工尺上四合凡一。爲出於宋樂書。亦未免附會。考南曲無凡一上字有高下之分。宋時樂歌。未必分南北曲也。如此之類。雖閒有小疵。然如論北曲。以絃索爲主。板有定制。南曲笙笛。不妨長短其聲以就板。立說頗爲精確。其推原諸劇牌名。自金元以至明代。縷晰條分。徵引亦爲賅洽。詞曲雖伎藝之流。然亦樂中之末派。故唐人樂府雜錄之類。至今尚傳。存此一編。以考南北曲之崖略。未始非博物之一端也。(以上曲品) |
14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欽定曲譜 十四卷 | 欽定曲譜 十四卷 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蓋與詞譜同時竝作。相輔而行也。首載諸家論說。及九宮譜定論一卷。次北曲譜四卷。次南曲譜八卷。次以失宮犯調諸曲。別爲一卷附於末。北曲南曲。各以宮調提綱。其曲文毎句註句字。毎韻註韻字。毎字註四聲於旁。於入聲字或宜作平作上作去者。皆一一詳註。於舊譜譌字。亦一一辨證附於後。自古樂亡而樂府興。後樂府之歌法。至唐不傳。其所歌者。皆絕句也。唐人歌詩之法。至宋亦不傳。其所歌者皆詞也。宋人歌詞之法。至元又漸不傳。而曲調作焉。考三百篇以至詩餘。大都抒寫性靈。緣情綺靡。惟南北曲則依附故實。描摹情状。連篇累牘。其體例稍殊。然國風氓之蚩蚩一篇。已詳敘一事之始末。樂府如焦仲卿妻詩。秋胡行。木蘭詩。竝鋪陳點綴。節目分明。是卽傳奇之濫觴矣。王明清揮麈錄。載曾布所作馮燕歌。已漸成套數。與詞律殊途。沿及金元。此風漸盛。其初被以絃索。其後遂象以衣冠。其初不過四折。其後乃動至數十齣。大旨亦主於敘述善惡。指陳法戒。使婦人孺子。皆足以觀感而奮興。於世教實多所裨益。雖迨其末派。矜冶蕩而侈風流。輾轉波頽。或所不免。譬如國風好色。降而爲玉臺香匳。不可因是而罪詩。亦不可因是而廢詩也。惟是當時舊譜。今悉無傳。陶宗儀輟耕錄。雖具載其目。而不著其詞。近代所行北九宮譜南九宮譜。亦以意編排。頗多舛謬。乃特命詹事王奕清等。考尋舊調。勒著是編。使倚聲者知別宮商。赴節者咸諧律呂。用以鋪陳古蹟。感動人心。流芳遺臭之蹤。聆音者畢解。福善禍淫之理。觸目者易明。大聖人闡揚風化。開導愚蒙。委曲周詳。無往不隨事立教者。此亦一端矣。豈徒斤斤於紅牙翠管之閒哉。(以上曲譜) |
15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中原音韻 二卷 | 中原音韻 二卷 內府藏本 元周德清撰。德清字挺齋。高安人。是書成於泰定甲子。原本不分卷帙。考其中原音韻起例以下。卽列諸部字數。正語作詞起例以下。卽列作詞諸法。蓋前爲韻書。後爲附論。畛域顯然。今據此釐爲二卷。以便省覽。其音韻之例。以平聲分爲陰陽。以入聲配。隸三聲。分爲十九部。一曰東鍾。二曰江陽。三曰支思。四曰齊微。五曰魚模。六曰皆來。七曰眞文。八曰寒山。九曰桓歡。十曰先天。十一曰蕭豪。十二曰歌戈。十三曰家麻。十四曰車遮。十五曰庚青。十六曰尤侯。十七曰侵尋。十八曰鹽咸。十九曰廉纖。蓋全爲北曲而作。考齊梁以前。平上去無別。至唐時如元稹諸人作長律。尚有遺風。惟入聲則各自爲部。不叶三聲。然如檀弓稱子辱與彌牟之弟游。注謂文子名木。緩讀之則爲彌牟。又古樂府江南曲。以魚戲蓮葉北韻。魚戲蓮葉西注。亦稱北讀爲悲。是以入叶平。已萌於古。又春秋盟于蔑。穀梁作盟于昧。春秋定姒卒。公羊作定弋卒。是亦方言相近。故上去入可以轉通也。北音舒長遲重。不能作收藏短促之聲。凡入聲皆讀入三聲。自其風土使然。樂府旣爲北調。自應歌以北音。德清此譜。蓋亦因其自然之節。所以作北曲者。沿用至今。言各有當。此之謂也。至於因而掊擊古音。則拘於一偏。主持太過。夫語言各有方域。時代遞有變遷。文章亦各有體裁。三百篇中。東陽不叶。而孔子象傳。以中韻當。老子道經。以聾韻盲此參用方音者也。楚騷之音。異於風雅。漢魏之音。異於屈宋。此隨時變轉者也。左思作三都賦。純用古體。則純用古音。及其作白髮賦。與詠史招隱諸詩。純用晉代之體。則亦純用晉代之音。沈約詩賦。皆用四聲。至於冠子祝文。則化字乃作平讀。又文章用韻。各因體裁之明證也。詞曲本里巷之樂。不可律以正聲。其體剏於唐。然唐無詞韻。凡詞韻與詩皆同。唐初回波諸篇。唐末花閒一集。可覆按也。其法密於宋。漸有以入代平。以上代平諸例。而三百年作者如雲。亦無詞韻。閒或參以方音。但取歌者順吻。聽者悦耳而已矣。一則去古未遠。方音猶與韻合。故無所出入。一則去古漸遠。知其不合古音。而又諸方各隨其口語。不可定以一格。故均無書也。至元而中原一統。北曲盛行。旣已別立專門。自宜各爲一譜。此亦理勢之自然。德清乃以後來變例。據一時以排千古。其傎殊甚。觀其瑟註音史。塞註音死。今日四海之內。寧有此音。不又將執以排德清哉。然德清輕詆古書。所見雖謬。而所定之譜。則至今爲北曲之準繩。或以變亂古法詆之。是又不知樂府之韻。本於韻外別行矣。故今錄存其書。以備一代之學。而併論其 |
16 | 卷199 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 | 分跋 | 右詞曲類。南北曲之屬。三部。十七卷。皆文淵閣著錄。 |
17 | 卷200 集部五十三 詞曲類存目 | 壽域詞 一卷 | 壽域詞 一卷 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杜安世撰。安世字壽域。京兆人。黃昇花菴詞選。又謂名壽域。字安世。未知孰是。書錄解題。載壽域詞一卷。其事蹟本末。陳振孫已謂未詳。集內各調。皆不載原題。無可參考。觀振孫列之張先詞後。歐陽修詞前。則北宋人也。振孫稱其詞不甚工。今核集中所載八十六闋。往往失之淺俗。字句尤多湊泊。卽所載折紅梅一詞。毛晉跋指爲吳感作者。通體皆剽竊柳永望梅詞。未可謂之佳製。振孫之言非過。至菩薩蠻第二首。乃南唐李後主詞。鳳銜杯第二首。乃晏殊詞。惟結句增一空字爲小異。晉皆未註。晉所稱訴衷情一首。見於花菴詞選者。僅附載跋中。亦未補入集內。字句譌脫。尤不一而足。首尾僅二十餘紙。舛謬不可勝乙。晉殆亦忽視其詞。漫不一校耶。 |
18 | 卷200 集部五十三 詞曲類存目 | 後山詞 一卷 | 後山詞 一卷 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陳師道撰。師道有後山叢談。已著錄。其詩餘一卷。已附載集中。考陳振孫晝錄解題。載後山詞一卷。宋史藝文志。則稱爲語業一卷。而魏衍作師道集記。但及叢談理究。不及其詞知宋時本集外別行也。胡仔漁隱叢話。述師道自矜語。謂於詞不減秦七黃九。今觀其漁家傲詞。有云擬作新詞酬帝力。輕落筆。黃秦去後無強敵云云。自負良爲不淺。然師道詩冥心孤詣。自是北宋巨擘。至強回筆端。倚聲度曲。則非所擅長。如贈晁補之舞鬟之類。殊不多見。其詩話謂曾子開秦少游詩如詞。而不自知詞如詩。蓋人各有能有不能。固不必事事第一也。 |
19 | 卷200 集部五十三 詞曲類存目 | 哄堂詞 一卷 | 哄堂詞 一卷 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盧炳撰。炳字叔陽。其履貫未詳。時代亦無可考。陳振孫書錄解題。列詞集九十二家。而總註其後曰。自南唐二主詞以下。皆長沙書坊所刻。號百家詞。其最末一家。爲郭應祥。振孫稱嘉定閒人。則諸人皆在寧宗以前。炳詞次序。尚在侯寘詞後。寘紹興中知建康。則炳亦南渡後人。集中有庚戌正月字。庚戌爲建炎四年。故集中諸詞。多用周邦彥韻。其時代適相接也。其集書錄解題本作哄堂詞。毛晉刊本則作烘堂。案唐趙璘因話錄。御史院合座倶笑。謂之哄堂。炳蓋謙言博笑。故以爲名。若作烘堂。於義無取。知晉所刊爲誤。炳蓋嘗仕州縣。故多同官倡和之詞。然其同官。無一知名士。其頌祝諸作。亦倶庸下。至於武陵春之以老叶頭。水龍吟之以斗奏叶表。清平樂之以皺叶好笑。雖古韻本通。而詞家無用古韻之例。亦爲破格。他若賀新郎之問天公底事教幽獨。待拉向錦屏曲。玉團兒之把不定紅生瞼肉。驀山谿之鞭寶馬鬧竿隨簇著花藤轎。皆鄙俚不文。有乖雅調。惟詠物諸作。尚細膩熨貼。閒有可觀耳。 |
20 | 卷200 集部五十三 詞曲類存目 | 近體樂府 一卷 | 近體樂府 一卷 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雜記。已著錄。此編凡詞十二闋。已編入文忠集中。此卷乃毛晉摘錄之本。刻於六十家詞中者也。題下所註甲子。其可數者。自丁亥至庚寅。大約不出四歲中所作。疑當周綸編次全集時。已掇拾散佚之餘。非其完本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