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 許可
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  授權

本網頁文字內容爲作者原稿,出版時可能經過編輯修訂,請以出版物爲凖。

作者原稿中用圖片表示的超大字符集漢字,凡 Unicode 已有的,皆已代爲輸入。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 整理
2012年09月17日

在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海內外衆多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下,以及《諸子學刊》顧問、學術、編輯委員會諸位前輩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本刊終於與讀者見面了!

回顧《諸子學刊》的創辦過程,已有三年多的歷史。2004年8月7日,學苑出版社總編助理郭強先生第三次從北京來上海瞭解由筆者所承擔的三部子學書稿的進展情況。筆者言及多年宿願:創辦一份有關先秦諸子的大型學術專刊,擬名爲《先秦諸子學刊》,以期爲海內外子學研究者提供一個學術爭鳴的論壇。不意郭強先生欣然贊同,並應允由學苑出版社負擔全部出版經費。同年10月24日,郭強先生再次抵滬,商談創辦學刊的細節問題,並於2005年1月7日寄來出版合同。筆者深感此事責任重大,恐不能勝任主編之職,因而不敢貿然簽定,並提議由哲學界耆宿任繼愈先生擔當此職。經過數月商約,筆者與郭強先生於4月25日在國家圖書館館長辦公室拜見了任繼愈老先生,得到任老的大力支持,並就辦刊主要事宜進行具體商談,爲學刊的創辦定下了基調。惟因任老年事已高,僅答應出任顧問一職。4月27日,筆者與郭強先生復登門拜訪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誠邀其擔任學刊主編。但李先生也由於學術活動繁忙,僅允爲名譽主編;並建議將原擬刊名刪去“先秦”二字,正式定名爲《諸子學刊》。緣於以上諸多情形,郭強先生懇請筆者莫辭重任,擔任《諸子學刊》主編。

至此,《諸子學刊》的籌辦議程終入正軌。筆者與郭強先生、香港浸會大學陳致先生等,經過反復協商,共同確定了顧問、學術、編輯委員會名單,而後廣征佳構新論於海內外學人。2005年5月19日,在熊揚志先生的引薦下,筆者登門造訪了當今子學巨擘陳奇猷老先生。是時,陳老年逾耄耋,礙於健康狀況,執筆維艱,但對《諸子學刊》的創辦卻甚表欣慰贊同,並應允爲創刊號撰文一篇。然未料事功在望,塵劫忽至。筆者尚不及正式簽定出版合同,學刊重要發起人郭強先生即因罹患癌症,於2006年9月22日以不惑之年與世長辭。同年10月3日,德高望重的陳奇猷老先生也溘然長逝,他爲創刊號撰寫的文章竟成爲生前絕筆。隔代同歸,聞者莫不悲痛悵惘。

斯人逝矣,《諸子學刊》的創辦也因此遇到了一些困難。經陳致先生的推薦,香港浸會大學樂意承辦此刊;陳致先生還受編委會之託起草了發刊辭,並與我共同擬定了刊例。但筆者因當時聞知本人所在的華東師範大學已進入國家重點建設高校(“985”工程)的行列,便向校方領導反映了創辦此刊的有關情況,同時上報書面材料,很快就得到了主管校長的批復,同意撥專款承辦此刊。2006年第28次校長辦公會議又討論並決定,成立“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作爲學刊的挂靠單位。同時,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編號B404)也給予本刊以一定資助。再經與上海古籍出版社聯繫,該社領導欣然同意出版此刊,並隨即簽訂下出版合同,終於使這份大型學術刊物有了與學術界公開見面的機會。

本刊編委會在創刊號徵稿的過程中,得到了海內外許多知名學者的慷慨賜稿,才使本輯的組稿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但由於創刊伊始,編委會還相當缺乏經驗,因而本輯中難免有紕漏之處,懇請海內外學者提出批評意見,以便把日後的《諸子學刊》辦得更好。責任編輯熊揚志先生爲編輯創刊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老先生爲本刊題寫了刊名,美國學者顧史考(Scott Cook)與史嘉柏(David Schaberg)校訂了英文目錄,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謝忱。本刊封面題字是集蔡元培先生手迹而成,一則緣於《諸子集成》即由蔡先生題簽,二則藉此以懷念這位提倡“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學界楷模。

                             方   勇

2007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