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金炫秀
[作者簡介] 金炫秀 Kim Hyun Su (1975- ), 男, 韓國人。東國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從2005年任東國大學等講師, 現爲東國大學東西思想硏究所硏究員, 韓國道敎學會編輯理事。
一、導言
關於韓國道教與仙道領域的研究概況,鄭在書先生的《韓國道敎學的現況和展望》(《宗敎硏究》第6卷,韓國宗敎學會,1990)、金洛必先生的《韓國道敎硏究的回顧與課題》(《韓國宗敎硏究》第1輯,西江大學宗敎硏究所,1999)、金晟煥先生的《韓國的仙道硏究》(《道敎文化硏究》第28輯,韓國道敎文化學會編,2008)均有較為詳細的論述。而鄭世根先生《韓國道家哲學硏究的道路》(《當今東洋思想》第10號,藝文東洋思想硏究院,2004)和《我們時代的老莊硏究史》(《東西哲學硏究》第37號,韓國東西哲學會,2005) 兩篇論文又針對以老莊玄學為中心的韓國道家哲學硏究現況作了更為深入的闡述。鄭先生把韓國的道家哲學硏究劃分为四个时期。第一個時期是1953年韓國戰爭結束之前即反對共産主義的意識形態以前,這個時期主要是脫離以儒學或儒家爲中心的硏究潮流,在探索新思想中, 顯示出對老莊的關注。第二個時期是韓國戰爭結束以後至20世紀70年代末,即所謂哲學史時期,這個時期為復原東洋哲學之形而上學的傳統而關注老莊。第三個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即西歐思潮流入時期,這個時期形成了以老子“無為”思想批判獨裁和肯定自由理念的研究基調,同時出現了將保護環境、自然與老莊哲學相結合研究的特徵,而且連續出版了大量有關老莊的翻譯。第四個時期是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即主體解釋的形成與東西哲學的融合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年學者對老莊哲學給予了不少關注,他們對於老莊哲學傳統的解釋能夠擺脫中國、日本的視野,出現了以獨特的哲學史角度進行解釋的觀点,形成了適用於東洋的藝術論和以現代社會環境問題為中心的哲學特徵。
學者大體上接受了鄭先生關於韓國道家哲學硏究現狀的立場。在韓國,老莊和道家幾乎具有相同的意味,可以互相通用,故而鄭先生整理道家哲學的硏究現狀時,就把老莊與玄學合在一起進行考察。但如若深入討論現代韓國的莊子硏究動向,多少還是存在一些差異。本文的理路是以莊子哲學研究論文和有關莊子的韓譯本、專著、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硏究韓譯本作為討論對象,以十年為單位把現代韓國的莊子硏究動向從胎動期、跳躍期、深化期、穩定期、興盛期的角度進行分類整理。[①]
在討論現代韓國莊子硏究動向之前,首先需要闡明以下兩點。第一,依據現在韓國的學術狀況,要在哲學方面嚴密區分老學、莊學和老莊學硏究者並不容易,因此本文是以莊學研究者為中心,並涉及老學和老莊學的研究者以擴大討論範圍。[②]第二,韓國從1910至1945年因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喪失了主權,從1950年開始到1953年又受到韓國戰爭的影響,學術一直處於空白狀態,此後韓國大學教育才見穩定,有關老學、莊學和老莊學的碩士學位論文等硏究成果開始發表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因此本文將以20世紀60年代至近年設定為“現代”這個概念的時間範圍。[③]21世紀還未過去十年,如果仍然用以往具體數値的方式進行提示和分析的話,則不符合以十年為單位的基準,因此本文把21世紀前十年韓國莊子硏究的現狀和以往時期進行比較為中心而展開論述。
二、20世紀60年代韓國的莊子研究——胎動期
20世紀60年代韓國的莊子硏究可稱之為胎動期。1957年出版了最早的《老子》韓譯本,[④]1963年也出版了《莊子》的第一价韓譯本。[⑤]這只說明現代出版社出刊的情況,並不意味著以往《莊子》不被廣泛閱讀。無論是從三國時代,還是朝鮮時代及至以后,韓國的知識階層因精通漢文,對於筆寫或金屬活字印刷的古本《莊子》也一直能夠閱讀下來。《莊子》韓譯本的出版使《莊子》在韓國能夠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這也為莊子哲學思想繼續獲得關注提供了契機。從這一點看,《莊子》韓譯本的出版具有重要意義。
1961年,李冕鎬先生發表了《老莊的抱一誠全思想》碩士學位論文。[⑥]這篇論文并不是以《莊子》為唯一的硏究對象,按嚴格意義上來說,應當屬於老莊學范疇。此后1963年和1965年金成洙先生與金萬圭先生分別發表的二篇碩士學位論文也是相似情況。[⑦]這三篇論文均是在延世大學集中發表的,與在國內因最早全面研究《莊子》而取得博士學位的李康洙先生在延世大學擔任敎授時養成後學的傳統存在很大關係。李冕鎬發表的這篇碩士學位論文表明,《莊子》在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就得到了具有大學硏究水準的學者們的關注,而且還對其展開了專門的硏究[⑧]。將這三篇論文與專門硏究《老子》的第一篇論文進行比較,能夠得出以下兩點:第一,屬於老莊學的論文首先發表的原因可以推測爲《老子》和《莊子》兩大典籍在分量上的差異;第二,韓國的莊子硏究最初不是從莊學開始,而是從老莊學開始的。
三、20世紀70年代韓國的莊子硏究——跳躍期
與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二種《莊子》韓譯本相比,1970年代出版了七種,增加了二倍多。雖然從數値上看并不算多,但這種快速增長的趨勢值得關注。不過,這時期《莊子》韓譯本的水平仍有遺憾之處:一是,大多數的翻譯者並非哲學領域中老莊學的專門硏究者,而是在漢字方面出色的漢學學者或是文學家。由於這個原因,盡管有許多《莊子》韓譯本出版,但其翻譯水準都不足以接近莊子原義,只是個初步的理解;二是,20世紀70年代雖有多種《莊子》韓譯本問世,卻未有《莊子》的專著或是專著的翻譯出現。
與20世紀60年代相比,70年代韓國學者硏究莊子漸有起色,成果增多,但仍然是奠定基礎的時期,故而稱之為跳躍期。1972年,已有專門硏究《莊子》的碩士學位論文發表。[⑨]這篇論文盡管是在臺灣發表的,但為作者回國后繼續硏究莊學打下了基礎。繼20世紀60年代出版老莊學方面的三篇論文之后,延世大學又在1972年出版了將莊子思想與康德思想作比較的碩士學位論文,1979年還出版了專門硏究《莊子》的碩士學位論文。從趨勢上看,這篇論文與20世紀80年代的韓國莊子硏究具有緊密的聯繫。
四、20世紀80年代韓國的莊子硏究——深化期
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韓國莊子硏究的深化期。《莊子》韓譯本的出刊在70年代以後也繼續保持著不斷增長的勢頭,達到了九種,數量更加突出。同時,被稱為韓國莊子硏究的1世代和1.5世代的硏究者們的成果也比較顯著。
從碩士學位論文的發表情況來看,1981年至1989年期間共發表了二十四篇。在由此取得學位的國家和地區中,韓國有二十一篇之多,臺灣二篇,日本一篇,其中和尼采及柏拉圖思想進行比較的論文各有一篇,關於藝術哲學與美學的論文有二篇,關於文學的論文有一篇,以《莊子》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有十六篇,占全體論文的76%。1983年,在韓國開始出現以《莊子》為全面研究對象的博士學位論文。[⑩]以這篇論文為首,自1983年至1989年間共發表博士學位論文六篇。在由此而取得學位的國家和地區中,韓國四篇,臺灣一篇,日本一篇,其中有與孟子思想比較的論文一篇,關於美學的論文一篇。如此,在20世紀80年代發表的博士學位論文中,以《莊子》為專門研究對象的論文占了5/6,成為絕對的多數。
通過以上碩、博士學位論文發表的統計情況,可以反映出以下事實:第一,從學位取得國家的比例來看,韓國的莊子研究已進入一定的軌道;第二,繼承了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將莊子思想與西歐思想進行比較的研究潮流;第三,對於莊子思想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傳統的角度上,也出現了從藝術哲學或美學角度進行研究的潮流。
此外,20世紀80年代還出版了有關《莊子》的三種專著,這是以往所不能比擬的。1980年,朴異汶先生出版了《老莊思想》一書。朴先生在法國巴黎大學取得佛語佛文學博士,1970年又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所以他的《老莊思想》以哲學、宗教、理念為基礎,從西歐的、文學的、現代的、哲學的層面解釋老莊思想,至今仍被人們廣泛閱讀。1986年,金白鉉先生在臺灣取得博士學位,並將他的學位論文出版,還發表了有關莊子的其它研究成果。但是以韓國莊子研究1.5世代自居的金先生的研究成果,至今不是以韓國語版的刊物出刊,導致一些不精通漢語者沒有機會閱讀和理解,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1989年,誕生了將莊子思想和毛澤東辯證法比較的專著。這是在馬克思主義流行時期,處於軍事政權下的學者們所具有的抵抗意識與《莊子》含有的批判意識相結合的產物。在20世紀80年代, 韓國不僅為莊子的研究者,也為道家、道教的研究者提供了成立各種研究會和召開各種學術會議的機會。1982年韓國道教學會創立,1986年韓國道教思想研究會發起[11],為國內外著名學者們交流研究成果構建了平臺。
五、20世紀90年代韓國的莊子硏究——穩定期
20世紀90年代是韓國莊子研究的穩定期。這個時期,韓國莊子研究所謂1、2世代的學者取得了豐碩成果,并且在美學、藝術、文學等各種學術領域發表了與《莊子》相關的各種研究成果。
從1990年至1999年共出版了十二種《莊子》翻譯方面的書籍,其中有三種是在原書的基礎上用現代語法進行修訂的。與80年代相比,數量反而出現了減少的趨勢,但質量上卻有長足的進步。像《憨山注》一樣的兩種注釋書的出版[12],反映出研究者已經沖破過去僅僅關注《莊子》本書的局限,而將視野擴大到了《莊子》注釋書的領域。此外,以《老子》為對象進行全面研究而取得博士學位的金恒培先生於1992年出版了他翻譯的《莊子》。[13] 這部書還收錄了金先生關於莊子思想的一些學術論文,具有翻譯書籍和專著這兩個層面的優勢。他又以道家專家的角度,把郭象的《莊子注》和中國現代著名老莊學者陳鼓應先生的觀點都翻譯和介紹過來,并且包含了佛學造詣精深的著者的立場,至今仍為不少讀者所廣泛閱讀。
首先,來看一下與莊子研究有關的碩士學位論文的發表情況。1990年至1999年這十年,有超過20篇碩士學位論文得到發表。這些均是攻讀韓國本土學校碩士學位的論文,反映了國內的莊子研究日漸成熟。當然和前面所說的一樣,這20篇論文並沒有體現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多數研究成果。同1980年代相比,亦出現了減少的趨勢,原因是大多數學者或繼續以老莊哲學為中心進行研究,或倾向於《呂氏春秋》、《淮南子》等秦漢道家研究,或從事以王弼、郭象等為代表的魏晉玄學研究,研究的局面趨向多樣化和細分化。
其次,再來看一下博士學位論文的發表情況。1990年到1999年共發表了與莊子有關的博士學位論文11篇。與80年代相比,數量增加了近兩倍。這些論文還涉及了老莊的美學、《郭象注》、《成玄英疏》等有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這些博士學位論文除了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各有一篇外,其餘的都在韓國本土,韓國的莊子研究日趨成熟再次得到確認。
通過以上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發表的情況,我們可以推論出以下事實:第一,從學位取得國家的比例來看,可知韓國的莊子研究日漸成熟;第二,改變了以前的研究水準,學位論文中把莊子思想和西歐思想相比較的潮流已消亡。第三,雖然與80年代相比,有關莊學或老莊學的研究成果, 具有相似程度的增加趨勢,但更加凸現了較深的研究水平和多樣化的研究特色。
除碩、博論文外,20世紀90年代還發表了十多種與《莊子》有關的專著。其中有通過德里達的解體哲學對老莊思想進行解讀的特色專著:金炯孝先生的《德里達和老莊的讀法》(1994),曺玟煥先生的《儒學者們眼裏的老莊哲學》(1996)、李康洙先生的《老子和莊子:無為和逍遙的哲學》(1997)、金恒培先生的《佛敎和道家思想》(1999)等。同時,從1990年至今得到關注最多的三種莊子研究的參考書籍已經被翻譯和介紹,分別是劉笑敢先生的《莊子哲學及其演變》(1990年)、福永光司先生的《莊子:古代中國的實存主義》(1991年)、陳鼓應先生的《老莊新論》(1997年)。另外,何顯明先生的《死亡心態》在1999年也已翻譯出刊。與80年代設立研究學會一樣,1997年韓國的道家哲學學者創建了韓國道家哲學會,為莊學研究者開展學術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六、新世紀初期韓國的莊子硏究——興盛期
新世紀初期可以定位為韓國莊子研究的興盛期。與過去相比,有關莊子的研究成果更加多樣化。
到2008年為止,出版的《莊子》韓譯本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又有明顯的增加,不過修訂版的新刊書籍佔有一半比重。這些書籍并非全譯《莊子》,多數是選擇內篇來翻譯。這說明《莊子》中內篇比外、雜篇更具有思想上的重要性。此外,有關莊子的翻譯和介紹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曾為英國神父的托馬斯·梅頓的《THE WAY OF CHUANG TZU》以韓語翻譯出版,又以初、中、高中生為對象,根據他們的閱讀水準另行做了翻譯。雖然後者是由於韓國大學生入學考試時出現了不少《莊子》內容而產生的, 但考慮到新世紀初期人文學科和純粹學問相對被輕視的韓國教育環境,讀者層的擴大還是令人鼓舞的事情。與此同時,韓國莊子研究的1世代的開拓者李康洙先生已成為元老級學者,他帶領他的學生一起把《莊子》內篇翻譯成書,并予以出版。這是韓國第一次由莊子研究專家翻譯的書籍, 因而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直到現在莊學研究專家仍未翻譯《莊子》全書,《郭象注》和《成玄英疏》等重要莊學典籍也未譯成韓語,介紹到國內來。此是韓國莊子研究擴大、深化時需要解決的課題。
與過去相比,碩、博論文數量也有了迅猛的增長,取得了更加多樣化的研究成果。這個時期,碩士學文論文達到了三十餘篇,產生了更多的集中關注環境和生態問題的論文,涉及美學問題的論文也在不斷增加。這種趨勢同樣體現在博士學位論文中。自2000年至今,所發表的博士學位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上世紀90年代,其主題和研究方法豐富多樣,諸如美學、生態學、《憨山注》、北宋儒學、韓國儒學、西歐現代哲學以及深層心理學等等。
新世紀初期出版的與《莊子》有關的研究書籍展現了關注對象的多樣化。但這種多樣化與莊子研究者關注對象的擴張不同,是其他領域的研究者注意到《莊子》中存在相近主題作出的拓展。莊子研究者所取得的多樣研究成果,多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公諸學界,而沒有形成專著,這多少會留給我們一些遺憾。從《莊子》專著的翻譯方面,也可以體現這種多樣化的潮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2004年以漢語翻譯而介紹到韓國的愛蓮心的《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一書。
七、結論
通過上述對《莊子》相關的韓譯本、專著、碩博士學位論文和專著的翻譯所作的分析可以發現,現代韓國的莊子硏究從20世紀60年代的胎動期開始,經歷了70年代的跳躍期、80年代的深化期、90年代的穩定期,再到新世紀初期的興盛期,不斷持續發展著。如果不作如此的時代區分,而從傳統的《莊子》闡釋理論和西歐的方法論等方面也是可以對其分類歸納的。傳統的《莊子》闡釋理論可分解為現代新儒學和佛敎式的闡釋、東洋哲學式的闡釋和美學式的闡釋等幾個部分。然以西歐的方法論來闡釋《莊子》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不能找到明顯的規律性。因此,本文不得已用時間的區分來分析和整理現代韓國的莊子研究動向。
事實上,從筆者個人的角度視之,韓國的莊子研究存在以哲學思想闡釋的思辨哲學和以經典哲理闡釋的求道哲學這兩大傾向,前者主要表現為與西歐哲學的交叉研究,而後者則表現為以《莊子》及其注解書為主的義理的研究。但因其區分的界限不夠明確,為後代學者留下了較大的課題。
附錄:現代韓國關於莊子的碩、博士學位論文目錄
一、碩士學位論文
- 《老莊的抱一誠全思想》,李冕鎬,延世大學,1961年。
- 《老莊的否定論》,金成洙,延世大學,1965年。
- 《老莊的政治思想》,金萬圭,延世大學,1966年。
- 《莊子之道的硏究》,李康洙,臺灣大學,1972年。
- 《認識和偏見:與莊子和Kant的偏見處理方法為中心》,柳仁熙,延世大學,1972年。
- 《莊子哲學的硏究:超越觀為中心》,金得晩,東亞大學,1979年。
- 《莊子的“逍遙自然”和尼采的“永遠回歸”比較硏究》,曺京鉉,高麗大學,1981年。
- 《莊子における道》,趙允來,早稻田大學,1981年。
- 《莊子哲學中“眞知”問題硏究》,金白鉉,臺灣大學 哲學硏究所,1982年。
- 《莊子哲學中認識的問題》,尹天根,高麗大學,1982年。
- 《關於莊子的哲學思想的硏究:以<逍遙遊>和<齊物論>篇為中心》,李賢九,成均館大學,1982年。
- 《在中國佛敎內老莊的思惟的影響》,許仁燮,延世大學,1984年。
- 《對全體的道認識問題:以莊子自然槪念為中心》,崔孝善,成均館大學,1984年。
- 《莊子的養生論硏究》,柳聖泰,圓光大學,1985年。
- 《莊子文學硏究》,權錫煥,成均館大學,1985年。
- 《原始佛敎和莊子的人間觀》,李相任,慶熙大學,1986年。
- 《關於莊子的自然的人間觀硏究》,李龍守,延世大學,1986年。
- 《莊子修養論的氣論的考察:以復性化道為中心》,林采佑,延世大學,1986年。
- 《莊子的知識論》,任元彬,延世大學,1986年。
- 《關於莊子中意志的“天”的否定和人間的自由硏究》,林翼權,韓神大學,1986年。
- 《關於莊子的藝術哲學硏究:以音樂和書論為中心》,李家春,成均館大學,1986年。
- 《關於老莊哲學的現實意識硏究:以批判和自由精神為中心》,金甲秀,成均館大學,1986年。
- 《對老莊的“道”和柏拉圖的“形相”認識論的檢討》,南廷龍,成均館大學,1986年。
- 《老莊哲學的“無為”槪念和其政治哲學的含意》,權奇浩,成均館大學,1986年。
- 《<莊子>中知識的問題》,朴勝顯,中央大學,1987年。
- 《對莊子的儒家文明批判硏究》,鄭錫權,首爾大學,1987年。
- 《<莊子>中“逍遙”的可能根據》,鄭崙,全北大學,1987年。
- 《莊子美學之先決問題與其審美範疇剖析》,鄭世根,臺灣大學,1987年。
- 《對莊子的名辯思潮的批判》,孫東完,高麗大學,1988年。
- 《莊周的認識(眞知)和實踐(眞人)》,朴在熙,成均館大學,1989年。
- 《關於莊子的道一般的解釋的再照明》,McSweeney,Richard,首爾大學,1990年。
- 《對莊子的心觀的考察》,李權,延世大學,1991年。
- 《莊子的藝術精神》,韓興燮,弘益大學,1991年。
- 《<莊子>內篇中社会思想》,김중세,仁荷大學,1991年。
- 《<莊子>中道和藝術》,李美鍾,建國大學,1992年。
- 《關於老莊的自然觀的硏究》,鄭永玉,大田大學,1993年。
- 《考察老莊思想中“女性解放”的問題》,최수빈,西江大學,1993年。
- 《道家無為論的硏究》,金龍秀,高麗大學,1993年。
- 《莊子哲學中的否定的思惟的問題》,李鍾晟,忠南大學,1994年。
- 《老莊的知行觀硏究》,姜知亨,延世大學,1994年。
- 《對莊子的人間“自由”的考察》,朴素晶,延世大學,1995年。
- 《莊子逍遙精神的硏究》,尹美淑,高麗大學,1995年。
- 《莊子的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김성희,梨花女子大学,1995年。
- 《莊子的修養論硏究》,郭東未,嶺南大學,1995年。
- 《關於老莊的言語觀的硏究》,玄英模,成均館大學,1995年。
- 《關於老莊子和<黃帝內經>的養生論文獻的考察》,徐在哲,又石大學,1996年。
- 《莊子的生死觀的硏究》,元勇準,成均館大學,1997年。
- 《孟子和荀子的心論以及莊子的心論對比硏究》,張元泰,首爾大學,1998年。
- 《通過<莊子>內篇看天的槪念》,심은하,梨花女子大學,1998年。
- 《關於莊子的道硏究:以郭象和林希逸爲中心注釋史的考察》,金炯錫,成均館大學,1998年。
- 《莊子美學的自然美和人間美》,李侖娥,慶山大學,1998年。
- 《莊子的談論共同體構成方式》,문지윤,延世大學,1999年。
- 《關於莊子哲學的自由的硏究》,黃順鍾,公州大學,1999年。
- 《<莊子>中“自然”和“自由”的關係硏究》,李奉鎬,成均館大學,1999年。
- 《道和均衡:以中心為老莊哲學的養生》,裵泳大,西江大學,1999年。
- 《關於老莊的自然哲學的硏究》,魯承滿,成均館大學,2000年。
- 《莊子的無為自然思想》,심재권,翰林大學,2000年。
- 《通過“氣”看<莊子>,通過<莊子>看“气”》,김준우,西江大学,2001年。
- 《莊子和王陽明的理想的人間像的比較硏究》,南鍾基,光州Catholic大學,2001年。
- 《遊——莊子的夢》,金泰鎮,西江大學,2001年。
- 《寓言、重言和卮言中出現的莊子的言語哲學硏究》,崔鈺根,成均館大學,2001年。
- 《<莊子>和陰陽》,박영철,西江大學,2002年。
- 《莊子和荀子的真理觀的比較考察》,문서진,延世大學,2003年。
- 《莊子的美學思想看民衆的美的意識硏究:以密陽伯仲的遊戱殘廢舞蹈為中心》,고민아,東義大學,2004年。
- 《莊子美學的後現代主義考察》,李鍾善,成均館大學,2004年。
- 《莊子哲學的批判的社會主義和人間觀研究》,李國峰,首爾大學,2005年。
- 《關於莊子的藝術境界的研究》,金真峰,東義大學,2005年。
- 《關於莊子的命和自由的考察》,洪勝玄,延世大學,2005年。
- 《莊子的反理性主義和修養論》,張慶日,高麗大學,2005年。
- 《由莊子的“醜”觀念產生的個體性分析:近代西歐美學的“醜”觀念和比較》,金熙,成均館大學,2006年。
- 《由老莊思想的道和藝術精神》,張敬淑,濟州大學,2006年。
- 《莊子的美學:莊子哲學的美學的再解釋》,金洪錫,釜山天主教大,2006年。
- 《莊子的自由德義》,聖類真,梨花女子大學,2007年。
- 《莊子的遊和體現的美學》,周銀日,梨花女子大學,2008年。
- 《應用Flow理論的<莊子>“庖丁解牛”的解釋》,都元燦,成均館大學,2008年。
- 《莊子的藝術精神:把游作為中心》,탁양현,全南大學,2008年。
- 《莊子的政治哲學研究》,安慶姬,江原大學,2008年。
- 《莊子生命哲學研究》,金賢淑,江原大學,2008年。
- 《莊子思想的生態的理解》,金泰玄,西江大學,2008年。
二、博士學位論文
- 《莊子的自然和人間的問題》,李康洙,高麗大學,1982年。
- 《莊子思想的美學的研究》,張文戶,東國大學,1986年。
- 《莊子哲學中“天人之際”研究》,金白鉉,輔仁大學 哲學研究所,1986年。
- 《關於莊周哲學的內觀認識的研究》,金得晚,東亞大學,1987年。
- 《莊子思想的淵源》,趙允來,早稻田大學,1989年。
- 《孟子和莊子的修養論比較研究》,柳聖泰,圓光大學,1980年。
- 《關於老莊的美學思想的研究》,曹玟煥,成均館大學,1991年。
- 《莊子的“大全之道”和“逍遙精神”研究》,曹京鉉,高麗大學,1991年。
- 《莊子氣化論》,鄭世根,臺灣大學 哲學硏究所,1992年。
- 《對於憨山的<莊子內篇解>的研究:把莊子和佛教思想的關係作為中心》,吳進鐸,高麗大學,1993年。
- 《莊子思想的教育哲學的研究》,康哲弘,漢陽大學,1994年。
- 《關於莊子哲學中的自然和人間的研究》,金甲秀,成均館大學,1994年。
- 《關於莊子哲學的“有待”和“無待”的研究》,鄭侖,全北大學,1996年。
- 《對於道家理想的人間像的研究:以自我的完成為中心》,朴元在,高麗大學,1996年。
- 《成玄英的<莊子疏>硏究》,崔珍晳,北京大學,1996年。
- 《莊子哲學的自我觀》,金萬謙,嶺南大學,1998年。
- 《關於莊子哲學真知的研究》,李鍾晟,忠南大學,1998年。
- 《對於老莊思維的解體的理解》,金相來,韓國精神文化硏究院,1999年。
- 《老莊和<周易>的天人合一觀的比較研究》,李權,延世大學,2000年。
- 《莊子哲學的實在觀研究:以審美的性格為中心》,李聖熙,釜山大學,2001年。
- 《以樂論考察莊子之藝術哲學》,朴素晶,延世大學,2002年。
- 《“形”的老莊美學的論考》,金明泰,大田大學,2002年。
- 《關於老莊的德思想的研究》,申順貞,釜山大學,2003年。
- 《莊子哲學中的疏通理論:以<莊子>內篇為中心》,姜信珠,延世大學,2003年。
- 《從莊子的觀點看論辯思潮:以心和物的關係為中心》,金哲伸,延世大學,2004年。
- 《朴世堂之<莊子∙齊物論>的思想研究》,曺漢碩,成均館大學,2005年。
- 《莊子之解體的思維:以內篇分析為中心》,鄭容先,韓國學中央硏究院 韓國學大學院,2006年。
- 《通過“化”看莊子哲學的研究》,崔鈺根,成均館大學,2006年。
- 《關於南宋林希逸的新儒學的老莊解釋的研究》,金炯錫,成均館大學,2006年。
- 《老莊思想的虛無主義(nihilism)分析:F. Nietzsche和 S. Freud的深層心理學(depth psychology)方法上的基礎》,梁勝權,成均館大學,2006年。
- 《莊子的“變”和“化”的哲學》,金曔希,梨花女子大學,2006年。
- 《老莊思想的教育生態學的含義》,鄭英姬,韓國學中央硏究院,2007年。
- 《關於莊子哲學的道通為一的研究》,金炫秀,東國大學,2008年。
- 《<莊子>:向混沌的轉換和獨遊的世界》,金相姬,梨花女子大學,2008年。
- 《對老莊的道的憨山德清的無心輪的解釋》,沈載權,延世大學,2008年。
[①] 研究小論文因其數量原來很龐大所以不包含在直接議論的對象中。
[②] 本文考證的是以哲學領域為中心與《莊子》有關聯資料的範圍,仍然不提及文學藝術領域的研究成果存在數量的多少。這個領域中的硏究成果是1990年代和2000年代集中發表。文學領域具體的硏究成果中,與中文學、國文學的專業相關聯的數量相當龐大,其中在佛文學中也有一部被發表。藝術領域中與東洋畫,韓國畫專業相關聯,大量的研究成果接連不斷的發表。
[③] 1960年代以前屬於莊學的小論文——金敬琢先生的《莊子的死生觀》(《思想界》 Vol.3,世宗文化院,1955年版)。
[④] 愼弦重譯《老子》,靑羽出版社1957年版。
[⑤] 金東成譯《莊子》,乙酉出版社1963年版。
[⑥] 李冕鎬《老莊的抱一誠全思想》,延世大學,1961年版。
[⑦] 金成洙《老莊的否定論》,延世大學,1965年版。金萬圭,《老莊的政治思想》,延世大學,1966年版。
[⑧] 1950年代在韓國的大學內設立研究院。
[⑨] 李康洙《莊子之道的硏究》,臺灣大學,1972年版。
[⑩] 李康洙《莊子的自然和人間的問題》,高麗大學,1983年版。
[11] 1996年9月該稱為韓國道敎文化學會後直至今天。
[12] 在1993年以《對於憨山的<莊子內篇解>的研究:把莊子和佛教思想的關係作為中心》爲博士學位論文,吳進鐸先生在1990年出刊的《憨山的莊子注解》(西光社)是在莊子硏究者的立場上介紹的最早關於莊子的專門翻譯書籍。
[13] 金恒培《莊子哲學精解》,佛光出版部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