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

21世纪“新子学”与新道学的研究课题[韩国]金白铉

  一、序言

  “21世纪是开放、疏通及新游牧的时代。所以停驻、独占和膨胀的知识和文明的时代即将告终。相对于风水恒动的大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对于东方的西方知识霸权和东方主义(orientalism),阻挡文化疏通的封闭性的民族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否定多元文化的宗教基要主义,歧视少数人的多数人的暴力,划分边疆与中心的独断思想,都即将告终。由此而促进了以独占、排斥为原理的西方主流宗教和理性中心主义及东方主流的儒教文化优越主义的反省。有鉴于此,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仙&道国际学术大会’,为重新探索被西方异化的东方和被儒教文化排斥、压抑的基层文化,以开拓新学问的视野。”《神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辑,第112页。

  上文引用于2009年在韩国举办的‘第一届仙&道国际学术大会’旨趣文。而且方勇教授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倡导子学复兴、诸子会通,主张‘新子学’,努力使之成为‘国学’新的中坚力量,非为发思古之幽情,更不是要回到思想僵化、权威严厉的‘经学时代’,而是要继承充满原创性、多元性的‘子学精神’以发展的眼光梳理过去与现在,从而更好地勾连起未来——我们倡导‘新子学’,正是对诸子思想的重新解读和扬弃,也是借重我们自身的智慧与认识对传统思想的重新寻找和再创造。”方勇《“新子学”构想》,《光明日报》2012年10月22日。如此可知,我们与方勇教授之间有相近的学问方向。

  现代工业文明文化在20世纪的确经历了深刻的危机,暴露出自身的一些严重的弊端。因此,为了解决现代主义的后遗症,在西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而慢慢成为21世纪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因此,21世纪哲学应该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新子学”的会通才有其出路。但是,吾人认为当今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有两个缺点,第一是只会批判而还没找到答案,第二就是和西方传统哲学一样,理论性太强。

  针对晚周弊病而发的老庄思想,与针对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文化而提出的后现代主义之间有很多的类似性。但是,不同于理论性和批判性为主的后现代主义,而能开21世纪出路的老庄玄理的精髓,就在于通过实践性的“为道”工夫论而体认的无为自然之道。因此,本论文先反思现代化问题,考察信息社会中的“新子学”意义,然后探讨肯定开辟21世纪出路的“新道学”的研究课题。

  二、反思现代化与信息社会的“新子学”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只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而且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与东方儒教世界的冲突。战争的结果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成为世界中心,而东方儒教世界变成了世界的边缘。所以东方人学习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就是学西方的现代主义金白铉《神明文化序说》,《神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辑,第10页。。这就是西化、现代化。

  现代主义文化,就是现代工业文明文化,是以近代性意义的科学、古典物理学为其根基的。近代性意义的科学重视绝对性、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等。因此,在“学习西方”的口号下,东方人也以“科学”、“客观性”、“合理性”等为标准用语。由于近代性意义的科学,现代主义文化特有的普遍化的技术理性与无所不为的人本主义成为新的霸权。现代主义文化,就是现代工业文明文化社会的结构是金字塔形态的。因此,为了占领上端而发生了无数弱肉强食的竞争。如此,产生殖民帝国主义、文化优越主义,以及强调唯一性、单一性的文化。
  现代主义文化在20世纪的确经历了深刻的危机,暴露出自身的一些严重的弊端。因此,为了解决现代主义的后遗症,在西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成为新的霸权的普遍化的技术理性与无所不为的人本主义。如此,为了克服现代工业文明的后遗症而诞生的后现代主义,已经占据21世纪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

  后现代主义接受了新科学、现代物理学的影响。新科学、现代物理学重视相对性、特殊性、盖然性等。而且后现代主义重视身体哲学,重视边陲,也重视互为文化主体性以及多样性文化。21世纪,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信息系统是从上到下、下向式单行道形态的。但信息社会的信息系统(如SNS)是双行道形态的。后现代主义所说的社会结构是网络(net)形态的,就不是集中于中心的形态,而是分散于边缘的形态。

  20世纪研究东方哲学的人也大体说用西方哲学,尤其是用现代主义哲学的方法与范畴来研究东方哲学,因而大部分人遗漏或歪曲了东方哲学的精髓。换言之,20世纪中国哲学家通过现代主义哲学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如冯友兰先生借新实在论哲学,牟宗三先生借康德哲学,但他们的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一样都有其界限。有的学者用后现代主义哲学来解释东亚儒学,以期望找出21世纪新儒学的出路,即所谓身体哲学。后现代主义反对文化优越主义,而主张互为文化主体。但是儒学很难脱离与基督教思想一样的文化优越主义,就是说儒教思想可算是与基督教思想一样典范性的现代主义性思想。吾人认为找到21世纪新儒学的出路是比较困难的。方勇教授也说:“整个经学的学术思维根本上深受权威主义影响,不免具有封闭和固化的特征,这就使经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形式僵化、思想创新不足、理念转展相对乏力的病症。”(《“新子学”构想》)因此,当今东方人要继承充满原创性、多元性的“子学精神”。

  产生于晚周的老庄思想,与针对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文化而提出的后现代主义之间,确实有很多的类似性。有的学者以后现代主义解释老庄思想,吾人认为如此解释有断章取义的嫌疑。老庄玄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类似点,不如惠施的名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类似点多。所以用后现代主义来解释和说明老庄思想时,容易丢掉老庄思想的精髓。

  21世纪哲学主体不在于贵族或士大夫,而在于普通民众。就是说,21世纪哲学应当是民间哲学,是民间生活文化哲学,这就是21世纪新道学应当开拓的哲学。21世纪东方人的口号应当是妙合东西哲学、文化,就是以东西方的哲学、文化精髓的妙合,来开展迈向21世纪的新道学。因此,发掘新道学精髓,就是最首要的事。

  三、新道学的神明之道

  一般认为,儒家所说的道是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所说的道是无为自然之道。但是严格地讲,道家所说的道,可分为三种:老子的道是无为自然之道,黄老学的道是自然无为之道,庄子的道是逍遥齐物之道。吾人认为,如果内圣外王之道就是圣王之道,即儒家所说的道,那么可以说内神外明之道,就是神明之道,即道家所说的道。

  许抗生先生说:“除了‘神明’原指的神祇之外,在道家著作中其含义较为丰富,概括起来说主要有这样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宇宙本原的神妙作用,因此也有的道家著作直接把‘神明’解释作宇宙本原‘道’的;二是指人的精神作用与智慧,当然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智慧也是体现了‘道’的神妙作用的。”许抗生《道家的神明文化》,《神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辑,第47~48页。郑开教授说:“‘神明’一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涵,由原初的鬼神引申出了哲学意义:既可以描述自然宇宙过程的神妙不测,又提示了超乎一般知识(感性和理性知识)之上理性直觉(觉解和证悟),还用以表示‘道高物外’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显示了作为自由实践的艺术的本质。而这种哲学意义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了道教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由此可见,‘神明’观念及其文化意涵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基层和根本特征,所以值得深入而彻底的研究探讨。”郑开《道家心性论视野中的“神明”》,《神明文化研究》2011年第2辑,第49页。

  其实,神明之道不是道学独特的道,而是与儒学、佛学共有的特征,就是东方哲学具有的共通特征。因此比较于西方传统哲学,东方神明之道的特征如下:
  (1)内在超越:西方哲学所说的存有与基督教所说的上帝都是外在性的。因此,牟宗三先生说是超绝性、超离性概念。它们是外在性而超离性的东西。道家所说的道与儒家所说的天,以及佛教所说的佛,都是内在性而超越性的。因此,无须到外面找寻,而是向内复归。
  (2)有限无限:西方的基督教说,无论如何人只是有限的存在,上帝才是唯一无限的存在。东方的道家与儒家以及佛教都说:人虽然有限,但可以无限。
  (3)工夫境界:西方传统哲学重视概念分析与论理学以及思辨哲学,就是重视用头脑的理论性的理性。东方传统哲学重视解悟与工夫以及精神境界,就是重视用胸怀的实践性的体认、直觉。
  (4)阴阳五行:西方传统哲学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在形式逻辑上强调○与×,在辩证逻辑上主张矛盾与对立的统一,就是讲正与反的合。因此,如此的思维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容易出现二元对立的斗争。东方哲学所说的阴阳,不是阴气与阳气两个实体概念,而是属性作用,是相对性的概念。因为阴阳之气就是浑然之气在作用上有所分别而已。高怀民教授说:“阴阳原是一太极之流转,以其流转中有往有来,故分阴分阳,是以阴阳之相对,非太极自性之差别,乃流转作用之移位而生。阴阳以其互相流转,故阳变入阴,阴变入阳。”高怀民《大易哲学论》,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209页。如此,阴阳概念可以改变西方传统哲学的二分法的思维方式既有的问题。

  许抗生先生说:“‘神明’这一概念在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著作中尚未出现,但‘神明’这一概念在道家思想中所具有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阐说。在老子的著作中神与明两者是分开来加以论说的。”许抗生《道家的神明文化》,《神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辑,第48页。又说:“老子认为‘道’是无为无欲无意志的自然存在物,所以它并不是神灵,然而它却能产生天地万物,就其具有产生天地万物的能力,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而言,老子也把‘道’称之为神。”许抗生《道家的神明文化》,《神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辑,第49页。又再说:“老子是以宇宙万物的最高本原‘道’视作为‘神’(谷神)以知道得道而获得最高智慧称作为‘明’的。”许抗生《道家的神明文化》,《神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辑,第50页。到了庄子,已明确地说出“神明”这一概念:“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

  林云铭说:“神者明之藏,明者神之发,言道术之极也。”转引于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856页。唐君毅教授说:“以神明言灵台灵府之心,尤庄子之所擅长。神与明之异,唯在‘神’乃自其为心所直发而说,‘明’则要在自其能照物而说,故明亦在神中。”许抗生《道家的神明文化》,《神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辑。王邦雄教授说:“道术是有道有术,有体有用,道有内在的神体,也有外发之明用。提问‘神何由降,明何由出?’自答:‘圣有所生,王有所成。’何由就是术,术是引道通路。道术是道体即体起用,当体流行,上之神降由下之圣,上之明出为下之王,神体明用,神降为圣,明出为王。形上之道,其运无乎不在,神体内在为人间之圣,明用下照为人间之王。从上下直贯而言,神明是上,圣王是下。从内外横通而言,神圣是内,明王是外。神明是圣王的超越根据,神圣是明王的内在根源,是既超越又内在之全体大用的终极原理。此上下内外是一,上之神明,降为下之圣王,内之神圣,出为外之明王,上下直贯内外横通统合为一。道术其运无乎不在,上下内外整体是一,故为‘皆原于一’。”王邦雄《儒道之间》,台北汉光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106页。

  因此《天下》篇接下来说“配神明而其运无乎不在”的古之人:“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蒋锡昌注:“神明者,即自然之称。言古之道人与自然为配合,与天地为一体。”(《庄子哲学》)《天下》篇还进一步说明了神明与古之道术的关系:“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

  如此可知,老庄心目中的古之人的古之道术可说是神明之道,也是内神外明之道。而且“不离于宗,不离于精,不离于真的天人、神人、至人,是在‘上而内’之神的位置,以其不离,与道为一,是为神体本身;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之圣人。是在‘上而外’之明的位置,已走离天道实体,发为明用,以返照朗现其自己,故有兆于变化的明照智用”。王邦雄《儒道之间》,台北汉光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108页。因此,“体悟道的存在、把握道的真理于是等价为焕发神明,可知神明乃是道的同义语,或另一种表述”。郑开《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如此的神明之道具有的特征及其意义如下:

  (1)无名无言:西方传统哲学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观念哲学,可算是名理哲学。新道学继承“不可道”、“不可名”的玄理,由此超越观念哲学的界限。
  (2)向内为道:强调“向外为学”而产生的西方传统观念哲学与后现代主义身体哲学的界限,开展“向内为道”的虚静专气与性命双修的工夫论。
  (3)浑然一体: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喜欢说单一性、纯一性以及全一性。因此,强调普遍性而容易抹杀多样性。浑然一体性指称自然而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和谐统一之道。混一、混成、浑化、混沌等,都是表现浑然一体性。由此开展无秩序的秩序、多样而统一性的文化。浑然一体性可以把主体与客体、体与用、形而上与形而下、先天与后天等二元对峙的范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神明的精神境界中自然而然呈现的妙合之道。

  四、新道学的妙合之道

  老庄著作中没有“妙合”这一词,但是混一、混成、浑化、混沌等都表现出浑然一体性,可算意味着妙合。老子所说的“众妙之门”就意味着有与无、无欲与有欲等的妙合。老子又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老子》第十五章)“微妙玄通”就表现了妙合作用。庄子所说的“道通为一”也意味着妙合。但庄子使用“妙道”这一词:“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庄子•齐物论》)“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庄子•渔父》)。

  “玄妙”、“神妙”、“奥妙”等,都表现了“妙道”的作用。因此,“妙合之道”可成为“道学”传统的特质。这就是21世纪信息社会最适合的道。

  “妙合之道”具有如下的特质。
  (1)玄览真知:后现代主义批判工具性的理性而主张身体哲学。新道学为了克服工具性理性的界限而主张玄览与真知。老子说:“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十章)玄览就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成为妙合的主客合一的直觉。

  老子说:“知常曰明”(《老子》十六章),“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见小曰明,……复归其明”(《老子》五十二章)。如此可知,“明即智慧,是则由虚静而生者。……在虚静中,观复以归根,复命,知常,即是明照万物之各在其自己也”。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430页。并且庄子所说的“以明”不仅是开放的心灵,而且是“自见而已矣”的物我双忘、主客合一的真知。

  庄子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养生主》)。他在此所说的“神遇”与“神欲”就是超越后现代主义所说的身体哲学的认识论,就是超越性的直觉力。这是由主客合一的虚静之心中开展出来的真知。由如此主客合一的虚静之心开现出来的“以明”就是“同于大通”(《大宗师》)的直觉,也是“去小知而大知明”(《外物》)的大知,“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大宗师》)的实践性的真知。由此进一步说,庄子所说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就说明主客合一的虚静之心具有的创造力。如此的创造力不是人为造作而得到的,而是自然而然的虚静心,是无心状态的真人所具有的妙合的真知产生出来的创造力。

  (2)正言若反:为了突破西方传统哲学具有的思辨理性的界限,继承老庄“正言若反”的思维方式,亦即辩证性的逆说与吊诡、诡谲的言辞为“以道观之”的表现方法。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老子通过无为的工夫而体认无不为的功效。如此,老子体会到了实践性的辩证逻辑,在此,“无”不具有“non”、“—”、“非”的意义,而有超越性的意义。这就是正言若反式的妙合逻辑。如此的辩证妙合逻辑就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老子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四十一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成全而归之。”(《老子》二十二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

  如此的正言若反式辩证逻辑,在庄子则表现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等诡谲言辞,又表现为“无用之用”或“不知之知”等,亦即“无O之O”或“不O之O”等逻辑形式。因而,这成为超越二元对立矛盾的超越性的妙合逻辑。所以如此实践性而体认性的“正言若反式妙合逻辑”,可以克服理论性而思辨性的西方传统形式逻辑及其辩证逻辑具有的界限。这就是在“道学”当中“妙合之道”具有的传统性特质。

  五、神明与气化之妙合

  吾人通过在中国现代哲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二位教授而分为两个系统,就是把老子的“道”诠释为客观实有的冯友兰教授系统,与把老子的“道”诠释为主观境界的牟宗三教授系统。冯友兰教授将“道”理解为“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就是以道为客观实有。所谓客观实有的诠释形态,也就是将道的形而上意义理解作独立在人类心灵之外、客观自存的超越实有。牟宗三教授将“道”理解为主体修养所证的“主观心境”,就是以道为主观境界袁保新《老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135页。。由此,可以理解冯友兰教授喜欢朱熹理学而牟宗三教授喜欢阳明心学之原因。

  无论如何,老子思想对于一个当代的研究者而言,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吾人认为,如果老子的道都具有客观实有的层面与主观境界的层面的话,那庄子的道则具有倾向于主观境界层面,黄老学的道具有倾向于客观实有的层面。并且可以说,“河上公注”解释的道具有倾向于客观实有的层面,“王弼注”解释的道具有倾向于主观境界的层面。在此,如果说吾人自己的观点的话,吾人简单而笼统地先说,老子的道具有主观境界所说的绝对的主体性与客观实有所说的绝对的客观性,就是“物我双忘”、“主客合一”的道。吾人试想通过韩国的“东学”所说的“天主”来理解老庄的道。

  韩国东学创始人水云崔济愚(18241864)说:“侍者,内有神灵,外有气化,一世之人,各知不移者也。”崔济愚《东经大全•论学文》。如果通过水云崔济愚的思想,吾人理解老子的道具有的客观实有层面与主观境界层面的话,水云崔济愚以“内有神灵”来说主观境界层面,也以“外有气化”来说客观实有层面。水云崔济愚的弟子海月崔时亨解说:“内有神灵者,落地初赤子之心。外有气化者,胞胎时,理气应质而成体也。”崔时亨《海月神师法说•灵符呪文》。又详细地解说:“吾人之化生,侍天灵气而化生。吾人之生活,亦侍天灵气而生活。何必斯人也,独谓侍天主。天地万物皆莫非侍天主也。彼鸟声亦是侍天主之声也。万物生生,禀此心此气以后,得其生成。宇宙万物总贯一气一心也。”崔时亨《海月神师法说•灵符呪文》。如此可知,水云崔济愚所说的“内有神灵”与海月崔时亨解说的“天灵、一心”概念能帮助吾人理解老子的道具有的主观境界层面,水云崔济愚所说的“外有气化”与海月崔时亨解说的“天气、一气”概念能帮助吾人理解老子的道具有的客观实有层面。

  吾人认为老子的道一面是绝对性的客观实有,另一面也是绝对性的主观境界,就是说老子的道具有绝对性的主客合一性。如此,东学所说的天主也是具有绝对性的主客合一性的。因此,通过客观实在与主观境界的妙合,换言之,通过主观性的神明境界与客观性的气化世界的妙合,需要先解释21世纪新道学所说的道的新含意。

  六、气化世界的民间生活文化

  如果神明为妙道的内在表现,那气化就是妙道的外在表现。就算是说,神明与气化在玄妙的妙道中开展妙合作用。吾人用可称之为“主客合一”、“物我双忘”的老庄哲学的机制来理解时,神明境界开展妙合作用,就可以考察气化世界开展的妙合作用。如此观点下,21世纪的新道学举“道法自然”、“生命尊重”的旗帜,须得探究气化世界中的民间生活文化。

  庄子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吾人认为庄子的“虚而待物之气”与孟子的“浩然之气”一样,都是通过工夫而达到的精神境界。因此,庄子的“虚而待物之气”与孟子的“浩然之气”都是主客合一的气,也都是天人合一的气。就是说,庄子的虚而待物之气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如果从宇宙论的层面讲,都是“塞于天地之间”的气、“游乎天地之一气”、“通天下一气”(《知北游》),如果从工夫论的层面讲,都是内在于体内的精神境界上的气。但是孟子所说的天是仁义道德之天,庄子所说的天是无为自然之天。如此,孟子所说的天与庄子所说的天的含意不同,因而孟子的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而展现仁义道德,庄子的虚而待物之气是自然生命之气而展现逍遥齐物之道。庄子所说的气是包括物质与精神的自然生命妙合之气。因此,21世纪新道学由对于自然生命妙合之气的新解释,需要创造出气化世界的民间生活文化。

  21世纪新道学的哲学主体为民间生活文化哲学。其哲学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就是“道法自然”与“生命尊严”。道法自然思想为了治愈现代工业文明具有的无所不为的人本主义的后遗症,抑止人为造作,开展自然而然、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生命尊严思想为了治愈现代工业文明具有的物神崇拜思想,外在的气化世界为生命流变的有机性世界。生命交流的生活文化,重视如慈爱俭朴节约等生活态度。

  以“道法自然思想”与“生命尊严思想”为基础,是为了创造出在气化世界中的民间生活文化,因而需要更深更广博的研究内容如下:
  (1)清净生态:人类在什么样的空间生活才好?众所周知,现代工业文明带来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界破坏。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新道学应当妙合新科学,而创出新风水文化。就是说,创出流行自然生命之气的空间文化。一方面实践环保运动,阻止乱开发;另一方面努力研究与自然可以共呼吸的园林艺术与室内装修。
  (2)健康养生:人类如何健康地生活?现代工业文明带来了人造食品与精神疾患(包含自杀)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治疗不如预防的观点下,排除政治性与商业性而开展道学所说的“性命双修”的现代化民间化运动,并积极开发重视生态循环的自然农法,还需要现代化如传统发酵食品等的安全食品的现代化,进一步通过传统医学现代化建立预防医学系统。
  (3)创新艺术:新道学的艺术活动不能脱离健康养生。艺术活动本身应当成为一种体会道的工夫。因此表现在神明的妙合,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上,通过思维的转化与破格想象以及反转性的妙味等来创新艺术。用仙话等素材,可以发挥新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尤其网络空间就是新道学可以开展丰富新艺术活动的最好空间。
  (4)休闲仙游:为了超脱政治社会体制下的方内活动,建立亲自然的休闲活动,也建立新洞天福地而创建新仙院或新仙居,然后创出21世纪仙游。
  (5)玄德寿福:“生而不有”“长而不宰”等为最高品德的生活,因而可以创造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似的民间生活文化。
  (6)小国寡民:“壮大不道”,所以21世纪新道学追求不同的小而多的社团、小区之间和谐共存的民间生活文化。
  (7)互为文化:现代工业文明下产生了西方殖民帝国主义,也强化了基督教文化优越主义与霸权主义。文化优越主义认为对方文化是野蛮性的、异端性的、恶魔性的文化,所以容易消灭或毁损对方文化。庄子认为所有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价值。如此,新道学也主张互为文化主体性,所以要秉持开放性而尊重对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换言之,不同而和的原则下,应当主张多样性的文化。

  七、结语

  20世纪东方人学习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文化,就是学习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哲学。这就是西化、现代化。现代主义哲学、现代工业文明文化以普遍化的技术理性与无所不为的人本主义为中心。从理性与人本主义角度看,西方的现代主义哲学与东方的儒学之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因此,20世纪学习西方时,东方的新儒学有很大的贡献。

  现代主义文化在20世纪的确经历了深刻的危机,暴露出自身的一些严重的弊端。因此,为了解决现代主义的后遗症,在西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并且东方人几乎已经学好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化。到了21世纪,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因此,21世纪东方哲学的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西化,而是在于创造出妙合于后现代主义哲学、顺应信息社会的哲学。这就是说,耕作新道学的最好时期终于到了。

  庄子云:“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秋水》)如此可知,中国人喜欢说的所谓“国学”说不定只是为了富国强兵的封闭性的中国之学,但21世纪的“新子学”,尤其是新道学必须要开出全球性的天下之学。

  21世纪新道学继承继往开来、法古创新的精神,也顺应21世纪的信息社会。由此,21世纪新道学应当开拓民间生活文化哲学。有的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才是真正的道学,周濂溪才是道学宗主。在韩国,有的儒学者认为朝鲜朝的朱子学就是道学。吾人则认为,儒学就是儒学,道学就是道学,儒学不能强夺“道学”这一概念。

  众所周知,道家所说的道是无为自然之道,这就是道学中永远不变的道的含义,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道学所说的道,其强调之处也要变化。21世纪是信息社会,就是发扬光大道学的最好时期,尤其是无为自然为道的道学。吾人在此,强调神明之道与妙合之道,而要开出21世纪新道学的出路。

  我们知道,用西方哲学用语来解释东方传统哲学时,多会曲解东方传统哲学的本意。因此,21世纪新道学应该努力实现东方传统哲学用语的现代化,如神明境界、气化世界、自然和谐等。

  蒙古、中国、韩国(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地区具有悠久的共通历史文化传统。因此,21世纪“东亚道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应当是蒙古的萨满文化,中国的道家与道教文化,韩国的萨满教与仙道以及新宗教文化,日本的神道文化,越南的民间信仰为主的本土文化。众所周知,国家或民族概念为文化分类的重要概念。但国家民族概念不是永恒的。在此,先尽量努力展现消除国家民族观念的东方历史文化地图。然后谨慎地提出意见,就是“小国寡民”精神与“互为文化主体性”为原则之下,希望先建立“东亚道学联谊会”而互相仙游,然后进一步慢慢全球化而建立“国际道学联谊会”。

  上面所说的21世纪新道学的旨趣,就是《神明文化研究》的旨趣,也是“神明文化研究所”必须要走出的道路,但还是粗浅的素描而已。

  (作者单位: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校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