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墨学的兴起和前景 孙君恒、李悦

  新墨学和新儒学一样,是“新子学”系列的组成部分。对于新墨学,我们需要从学科的定义加以精确的认识,把握新墨学的含义、范围、对象、问题、复兴和发展等。

  一、有无新墨学

  (一)无新墨学的观点认为,从严格的学科的界定,无新墨学
  拥有独特的研究领域、独立的研究内容和独有的研究方法,这对于确立一门学科的学科地位,是更为本质的东西。学科奠定的基本指标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根据这样的规定,我们认为新的墨学研究,在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没有新的或者突破的地方,不存在“新墨学”。

  今天的墨学复兴不等于新墨学,只是墨子思想的新认识和新应用。墨学的复兴,是墨学发展的延续,仍然是就墨家研究的问题再认识、进行的再扩展,并不是墨学有全新内容或者另起炉灶。由于墨学沉寂很多年,让人们感到比较新鲜,但是就其研究的实质来说,仍然没有摆脱固有的《墨子》话语圈,仍然是关于经典的诠释,增加的方面无非是结合当今现实的比照和思考。

  张岱年(1909~2004)就不主张“新墨学的形态”。张岱年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中期,先后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颜李之学》、《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中国思想源流》、《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文,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显扬了中国人本思想,而且做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释社会人生的尝试。受张崧年“列宁、罗素与孔子,三流合一”思想的影响,张岱年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的思路:今后哲学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在方法上,将唯物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综合起来;在理论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机,张岱年认为如果没有新的创造,就不应该提出“新墨学的形态”:“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张岱年全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9页。

  如果我们从墨子研究这个学科是全新的情况来看,那么今天所谓“新墨学”,尚未达到崭新的地步,更没有达到全新的情况,“新墨学”这样的提法是不适当的,起码是不确切的。

  (二)从阶段比较来说,进行界定,有新墨学

  如果从墨子研究的横向、静态来看,墨子研究领域尚未出现“新墨学”;如果从纵向、动态来看,墨子思想研究有新时代、新阶段、新内容等新气息、新环境,应该说有“新墨学”。

  孙中原先生指出有“新墨学”,是符合严格逻辑要求的:“未来墨学现代化,将进入更为波澜壮阔的新高潮,旧墨学将质变、转型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更强劲有力的新墨学。”孙中原主编《墨学与现代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孙中原先生认为,古今墨学具有元性质,为揭示墨学现代化和墨学元研究的机理,推动墨学现代化和墨学元研究的进展,创建新墨学、元墨学,需从超越、总体视角,分析古今墨学研究的主体、主题、成果、形态、语言、层次和方法等元性质表格见孙中原主编《墨学与现代文化》,第14页。:

  墨学元性质古墨学元性质今墨学元性质1.主体先秦墨家现代学者2.主题战国课题墨学应对现代课题墨学借镜3.成果战国课题墨学答案现代课题墨学镜鉴4.形态古墨学论著今墨学论著5.语言古汉语现代语6.层次第一层次元研究第二层次元研究7.方法古代哲学方法现代哲学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今天的墨子研究有很多综合和创新。“今墨学研究的方法是现代哲学方法,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进行超越、总体研究。现代科学是全球化过程中从域外引进的客观普遍真理,对全人类实践、认识普遍有效,是墨学研究的犀利工具。”孙中原主编《墨学与现代文化》,第19页。

  (三)宽松、宽泛的新学科概念下,有新墨学

  由于当今学科“生长点”骤增,“横跨度”出现,“结合部”延伸,在时代背景意义上促进了当代社会科学新学科的迅速发展,已直接和社会科学发生了交叉渗透,大大扩大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导致了多门新学科的诞生。因此,以“新×学”而出现的名词,汗牛充栋。

  我们认为,新墨学的类型,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阶段型”
  现在的研究之所以称为“新墨学”,是因为对墨子思想的研究,进入到了新时代,今天的墨子研究,是对传统墨子研究的继续,是新的研究阶段。

  “墨学现代化”的说法,就体现了“阶段型”。“墨学现代化”目的使墨学具有现代性质和状态,发生现代性变化,呈现新时间上的新标志。

  孙中原先生指出有“新墨学”,就是从比较的角度说明今天的墨子研究属于新的阶段,有新的内容和方法。彭永捷先生在《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发表文章《浅议“现代新墨家”》,认为现代新墨家是新近出现的一个学术派别,他们以复兴墨学为职志,以对墨家文本的现代解释为途径,寻求回应现代问题的文化资源。
  与此类似的情况,有“新儒学”、“新道学”。

  2.“结合型”(“嫁接型”)
  墨子的理论,是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应性,可以应用到今天,和当代的问题、场景、研究方法、其他学科等进行结合,发现和寻找新的思路和现实对策。

  这里的结合,有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有不同理论之间的结合、有与新方法的结合等。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墨子研究,注意对墨子的理论阐释,从当代观点审视墨子理论,提出新的见解,例如,从功利主义认识墨子思想,从罗尔斯的正义论看待墨子思想的局限性,从当代实际问题,譬如奢侈,来反思墨子节用的合理思想等。再如,孙中原的著作《墨学通论》用现代军事学术语,分军事思想、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工程设施和战略战术,首次全面论述墨家积极防御军事学,用四分之一篇幅论述墨家逻辑学,以总结性、全面性、创新性和深刻性为宗旨。张岱年《墨学通论序》说:“孙中原同志研治墨学,历有年所,对于墨家学说的各个方面都探索较深,近著《墨学通论》一书,对于墨家学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于墨学精蕴颇多阐发,特别是对于前人未注意的墨家军事学说评述尤详,这是值得称赞的。”

  3.“应用型”
  这一类型强调墨子思想的新应用。墨学有永恒的魅力,蕴涵了很多不平凡的智慧,墨家的思想可以在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哲学、逻辑、自然科学和军事学等领域,继续发挥新的价值、新的应用,融入了当代内容,丰富了墨家的思想,接轨现代经济、政治、道德、教育、哲学、语言文学、军事、逻辑和科学,融会古今中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张斌峰、张晓芒发表了《新墨学如何可能?》(《哲学动态》1997年12期),作者指出:“目前新儒学的研究正全面展开,新道家的研究亦初见端绪,惟独墨学思想的创发尚少有人问津。而传统学术中,过于偏向儒学、新儒学、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研究”,“从现时代来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构和科学理性精神的确立,还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的现实价值层上,抑或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墨学,墨家学说在建立新的全球社会时,将会比儒学和道家之学可能提供得更多。可见新墨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如果按照人们所说的有“新儒学”、“新新儒学”的名词,那么“新墨学”的说法,也可成立。“新墨家”只是一个文化符号或者旗帜,就好比“新儒家”、“新道家”,只是代表了一种学术思想倾向。

  二、新墨学的内容

  新墨学有丰富的内容,在研究对象、问题方面,有传统的方面,也有新的开拓。

  第一,明确对象。
  对传统墨子思想,有进一步审视的必要,更有必要对之思考和应用。

  例如,墨子的兼爱、交利、非攻(和平)、节用(节俭)、尚贤等主张,现在仍然很有价值,需要发扬光大。市场经济就是平等交换的经济,交利,就是实现“双赢”;和平是今天世界的主题,需要从墨子那里汲取智慧,墨子强调的兼爱,是和平的前提和理念,非攻是他的和平思想的基本保证;节俭(节用)很符合循环经济、绿色革命,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借鉴的。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中,“爱”是伦理思想,“利”是经济范畴,它们实现了经济与伦理的统一。追求利益的需要、手段与工具价值与道德的规范、理想的引导、目的价值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可是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下,往往容易发生断裂、颠覆,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成为时代经济伦理学的严峻课题。墨子以智慧的眼光,辩证认识了义利关系,发人深省,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应用、推广。“爱要以利为基础,利要以爱为归宿。把爱与利统一起来的伦理观,在我国的经济思想史上是罕见的。”胡德平《十家论墨》序,载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严灵峰在《墨子简编》中指出:“兼爱是手段,交相利是要达到的目的,两者相互为用。”“墨子是在中国历史上赤裸裸地暴露了人类的弱点:自爱(自私)为一切祸乱的根源之第一个人。同时,并提出医治这种病的药方——兼爱。”转自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第12页。

  第二,研究问题。
  要创建一个新的学科,必须发现新的有足够规模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和墨子当时探讨的问题比起来,仍然在很多基本问题上呈现出相似(相近)性,属于基本相同或者一致的问题。

  例如,我们要实现民族的复兴,需要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墨子精神的内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元素或者部分,“墨学的基本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大方面:刚健不苟、求知不倦、刻苦节俭、爱人利民、平等互助、知其不可为而为、牺牲奋斗、革新创造、力行实践、和平济世。”史墨卿“科圣爱情观”,载王裕安主编《墨子研究论丛》(五),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97页。墨子本人,具有非常强的人格魅力,胡适说墨子为社会利益献身精神,是前无古人的,值得人民为之效法的:“这是何等精神!何等人格!……试问中国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个‘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么?”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再如,墨子强调,正义在于公利,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对策,这在今天也很重要。有的领导干部腐败,就是仅仅注重私利、满足个人的贪婪,抛弃、损害了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墨子主张为天下兴利除害:“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墨子•天志上》)杜国庠指出:“如果我们可以说,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那么,墨子的中心思想就可说是一个‘义’字。”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杜国庠论墨子》,第194页。追求公共利益,就要反对自私自利的思想与行为。蔡尚思说:“以公利为正义,不重个人的名利。与儒家的求名不求利,道家的反对名利相反。”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第330页。要实现公共利益,每个人必须做到对他人有利,达到互利互惠、互相帮助。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认为:“墨子特注意经济组织的改造,要建设一种劳力本位的互助社会。”转自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第3页。

  再如,墨子主张“非命”,强调不能满足现状,主张改革、创新、抗争、奋斗。这样的见解是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近代需要,当代仍然需要。许多哲学肯定了这样的认识。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认为:“革新旧社会,改造新社会,就是墨子思想的总根源。”转自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第3页。韦政通先生也指出墨子是伟大的改革家:“如果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道德与人文的教师,墨子扮演的则是一位苦行卓越的社会改革家的角色。”韦政通《中国思想传统的创造转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三、新墨学的复兴和发展

  如果按照儒家的说法,将朱熹的思想说成是新儒学、是儒家思想的新阶段的话,那么墨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断断续续有很多亮点,呈现出不少转机。

  唐代韩愈强调孔墨相用,建立新儒学,实质也构建了新墨学。韩愈认为孔墨相同,直接利用,包括:爱的内涵、思想来源、圣人崇拜、贵王贱霸、尚贤、尚同、天神等七大方面;主张孔墨互补,甄别利用;同时注意孔墨不同,谨慎利用。韩愈的一生是对孔墨精神的践行,是孔墨互用的典范。韩愈对墨家的历史价值给予了客观的认识,他认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韩愈集•读墨子》)韩愈把墨子的“兼爱”视同孔子的“爱人”。韩愈在《韩愈集•原道》明确指出:“博爱之谓仁”;在《韩愈集•原人》里说“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是博爱的根本原则和规范;在《读墨子》中强调:“孔子曰泛爱众,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韩愈集•读墨子》)这些说明了孔墨的仁爱与兼爱两者实质相同,强调了两者可以互相融通或者替换。明确揭示博爱就是仁,韩愈是第一人。这是韩愈对中国人道思想的一个发展。

  韩愈的“原道”,主张一视同仁的博爱,创造性地吸收了墨学成果。宋儒张载《正蒙•诚明》说:“爱必兼爱”,正是继承发展了韩愈“孔子必用墨子”、“博爱之谓仁”、“一视同仁,笃近举远”的思想。朱熹集大成,发展成“仁是爱的道理”、“以爱名仁,是仁之迹”。在近代,梁启超指出:“墨子的兼爱主义,和孔子的大同主义,理论方法,完全相同。”(梁启超《墨子学案》第二章)“兼爱”说更受到孙中山的称誉,比之于“平等,自由,博爱”之属,把它作为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好道德,以号召国人建设新社会文明。孙中山指出:“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4页。

  俞樾在为孙诒让《墨子闲诂》写的序言中说:“乃唐以来,韩昌黎外,无一人能知墨子者。”日本学者冢野刚史的《关于韩愈〈读墨子〉》一文指出,韩愈《读墨子》儒墨尚同、兼爱、尚贤、明鬼完全一致,韩愈这样对待墨家是儒教的革新[日]冢野刚史《韩愈「読墨子」について》,《中国哲学论集》(21)1995年。。历史上对韩愈孔墨互用说进行了评说,认为孔墨互用很有必要,肯定了韩愈的积极贡献,其中有蔡元培、冯友兰、陈寅恪、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等。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以儒家正统,融合墨家,表现了对文化发展的整合。韩愈客观地评价了墨子的历史地位,主动吸取墨家思想中能被儒家利用的精华,符合历史事实,顺应文化发展趋势。秦家懿(Julia Ching)博士指出:“儒家作为正统思想,渗透了法家、墨家和道家思想,也有佛教的影响,是各种各样学说相互介入的结果。”Julia Ching,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New York :Kodansha International/USA, Ltd.,1977, p.62。韩愈在唐代佛教、道教盛行的局势下,试图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吸收墨家的思想,难能可贵。由于韩愈不是专门研究哲学思想的历史人物,正如冯友兰所说“韩愈不能成为哲学家”,墨子的深入和全面研究仍有欠缺,有的判断仅仅是思想的闪光,缺乏论证,特别是《原道》、《读墨子》赞扬肯定墨子和《与孟尚书书》贬低否定墨子,大相径庭,在欢畅赞扬后立即进入无情鞭挞,缺乏逻辑一贯,给墨学的复兴当头棒喝,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留下了千古遗憾。社会学家费孝通揭示了文化发展自觉选择的意义和总体原则,将不同文化的和谐发展概括为“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第282页。。韩愈当年试图孔墨相用,但是却没有持久,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王桐龄对墨家思想的复兴或者新发展进行了总结,他在《儒墨之异同》中,指出,墨子学说虽然中绝,但是“墨学之理想犹隐伏于后人脑筋中,固未尝完全消灭”。在历史上,墨学经历了许多次复活,并将继续得到发扬光大:

  第一次复活:东汉后佛教进入中国,慈悲思想流行,与兼爱主义一致;
  第二次复活:明朝以来,耶稣进入中国,博爱流行;
  第三次复活:清初,明末忠臣秘密组织哥老会、天地会等,抑强扶弱;
  第四次复活:清末,民国先烈徐锡麟等组织暗杀满廷大臣;
  第五次复活:民国先贤翻译西方学说,输入共和理想,主张尚贤、尚同;
  第六次复活:近代密尔功利主义进入中国,和墨子实利主义一致;
  第七次复活:墨子非命主义,因为翻译《天演论》复活;
  第八次复活:墨子国家观念,因为翻译卢梭《民约论》复活;
  第九次复活:墨子经济思想,因为翻译《原富》复活;
  第十次复活:墨子非攻主义,因为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倡和平而复活;
  第十一次复活:墨子物理学、军事学,因为西方知识输入而复活;
  第十二次复活:墨子尊天主义,因为犹太教、耶稣教而流行。转自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王桐龄论墨子》,第5960页。注:王桐龄在《儒墨之异同》中只明确提出前四次复活,后面的复活没有排列次序,为明确起见,我进行了排列。

  不复活墨子的危害,在历史上已经暴露出来。“墨教之中绝,理想之大同主义同时消灭,而暴君察相,益以专制手段束缚人心,使先民思想无自由伸缩及自由发展之余地,中国之不幸,亦即东亚各国进步迟滞之远因也。”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王桐龄论墨子》,第59页。

  我们认为从近代以来墨子思想有两次复兴:
  其一,是近代的复兴。这是梁启超等一批学者开拓的,包括梁启超、胡适、章太炎、冯友兰、钱穆、严灵峰等。民国时期至现代梁启超、伍非百、吴毓江、张纯一、栾调甫、叶瀚等,在墨子研究上都有独到见解。严灵峰客观说明了梁启超在复兴墨学上的贡献:“清末新会梁启超,所著《墨学微》一书,泛论墨子学说,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为墨学研究创历史之新页。从兹各方探究之成绩乃渐可观,梁氏倡导之力也。”(《墨子集成•序》)

  其二,是当代的复兴。20世纪80年代后,张知寒先生率先摇旗呐喊、身体力行地组织各地学者进行墨子研究。任继愈、费孝通、(台湾)王赞源等著名学者大力支持,孙中原、郑杰文、李广星、李绍昆、韦政通等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参与者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张知寒先生主编的《墨学与当今世界丛书》(1997年)共10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初步阐述了墨家学说的现代价值,包括张斌峰《墨子与世界和平》,姜宝昌《墨学与现代科技》,李殿仁《墨学与当代军事》,杨爱国《墨学与当代经济》,李广星《墨学与当代教育》,吴晋生等《墨学与当代政治》,郑杰文、黑琨《墨学与新伦理道德》,颜炳罡《墨学与社会文化建设》,秦彦士的《墨学与当代价值》,庄春波的《墨学与思维方式的发展》。张知寒先生还将他主编的丛书邮寄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国高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墨子研究如火如荼,为世人瞩目。任继愈主编《墨子大全》,2002年开始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被认为是墨学复兴的里程碑。为弘扬墨学,山东大学与滕州市联合成立了墨子研究中心、中国墨子学会,先后召开了五届大型国际和国内墨学研讨会,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山东的滕州和河南的鲁山,为墨子故里争论得不可开交,两地纷纷举办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建设或者恢复墨子纪念场地(场馆),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墨子的伟大。这样的争论是墨子研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未来的墨学思想,必然获得人们的普遍肯定和广泛运用。王桐龄指出:“就目下形势而论,墨子学说之传播力,乃正如日出东方,光焰万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观矣。”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王桐龄论墨子》,第60页。伍非百说墨子精神与大禹治水为国的理想是一致的,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振兴中华。“读《墨子》者,当时时有大禹之人格与社会在。诚如是,岂惟中夏民族是赖,将再建一九州外之九州,环瀛海而禹域之,其功岂不伟欤!”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伍非百论墨子》,第99页。蔡尚思说:“断言:墨学被禁锢于古代,决不会被禁锢于后代。认为墨学有当代价值,今后值得弘扬。”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第16页。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