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各领域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广泛。2010年“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CNN亚洲频道滚动播出以及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播出,表明通过国际主流媒体,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这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适应这一形势需要,国家推出了孔子学院这一文化品牌。孔子学院以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为使命,努力构建汉语言文化传播网络,创造了中外合作开展语言文化交流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典范,为推动汉语走向世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学院的现状
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截至2012年,中国已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50万人以上。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美国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
中国和美国同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改革开放后两国在经济贸易、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入。但是英语作为世界强势语言,特别是美国文化作为全球流行文化的中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英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了很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挑战。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推广成为提高国家形象、展示文化软实力的一项国家政策。作为汉语和中国文化桥梁的孔子学院,在全球大规模布局的进程中,将西方文化大国的美国视为重要阵地。
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美国已成为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截至2013年4月10日,已有92所孔子学院和逾300个孔子课堂,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一流名校。此外,2011年美国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大、中、小学超过5000所,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突破20万人,相当于5年前的10倍;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招生规模达52万人。中国是在经济上对美国有巨大影响的国家,而随着两国经济贸易交流的日益广泛,文化交流也必然走向深入。孔子学院的建立对美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层面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随之显现出来。
孔子学院作为中美之间文化交流的最新形式,在美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勒令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于6月30日前离境。虽然一周之后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但此事引发了许多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国经营报认为,此事绝非偶然,实为美国社会多年来对孔子学院心存疑虑的一个爆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孔子学院输出模式简单低效、技术性问题常被政治化解读邓喻静《孔子学院“出海”之难》,《中国经营报》2012年6月4日。。《解放日报》认为,美国政府此举意在打压中国语言、文化在美国日渐上升的影响力宰飞《美方一纸公告搅乱孔子学院》,《解放日报》2012年5月25日。
孔子学院进入美国八年多来,美国国内不时传出右翼势力对孔子学院的指责之声,认为它与中国政府关系过于紧密,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工具。中美人文交流体制不同,美国对“中国式宣教”持有防御心态。2012年3月,美国国会外交事务监督与调查专门委员会就“中国公共外交代价”举行听证会时,国会众议员就指责中国通过私营媒体和公共教育“进行宣传”。按照孔子学院目前的中美合办模式,孔子学院主要注重汉语教学,对其政治化解读是不公正的。从文化层面上看,孔子学院在美国遭遇不公正对待,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对“孔子学院”名称的片面理解:孔子等同于封建等级文化的符号。
在西方早就存有先例。例如英国的孔子学院,虽然在帮助年轻人学习中文、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际上许多人只是简单地把它当成教授中文的地方。还有人十分怀疑这些机构,认为它们的作用只是为了替中国政府进行宣传。孔子学院甚至成了当地对中国进行抨击的借口。而著名法国汉学家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教授认为,孔子学院的名称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孔子虽然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但他“是那么保守,尤其是对于等级关系、社会秩序和妇女”。在他看来,胡适、蔡元培或者甚至李白,也许都是更好的选择师琰《孔子学院的局限性》,《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月17日。。2007年10月8日,广州《南方都市报》专访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他指出,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还非常落后,很多事情还停留在过去的假想上,欧洲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消极面还是大于正面。所有这些隔阂和误解都需要花时间去消除。
第二,对孔子及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偏见和误解:孔子学院等同于儒家文化,亦即僵化、落后、等级严厉的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的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虽然孔子学院在美国绝大部分活动是汉语教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社会对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有着较深的误解。
有学者选择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太阳时报》、《圣盖博论坛报》等33家美国全国性大报和地方性媒体的相关文本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的关注整体上在增多,但负面评价自2005年以来呈总体上升态势,并成为当前的主导评价。担心孔子学院成为促进中国政治影响的工具等方面的忧虑是促成消极评价的主要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了中国的强大与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美国人对中国政府、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消极认知反而增加了,担心中国可能会对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仰构成“威胁”。因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在美国最主要的文化符号和经济交往中介,同样的态度也会反映到对孔子学院的态度上来。消极态度的来源,则主要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即长期以来对共产主义的恐惧,特别是仍然把中国与共产主义直接挂钩。在美国人对孔子学院积极态度的来源中,竟无一项直接与文化有关。而在消极态度来源中,至少有三项(文化交流不对称、等级文化、僵硬的)与文化直接相关。许多美国人甚至把孔子学院与“危险、邪恶”的共产主义等同起来。而积极评价则源自增加商业机会等经济因素方面的考虑。促成积极态度因素的前三位是:有更多的商业或经济机会;增进理解、交流与合作;时尚与流行。综合起来看,美国人对孔子学院持积极态度多出于功利的原因。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一背景下,孔子学院的当地合作方希望通过语言学习提升美国人在中国拓展业务的能力,支持办学的当地政府则寄希望于孔子学院能够搭起与中国相关地方经济合作的桥梁。李开盛、戴长征《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舆论环境评估》,《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7期。
可以看出,美国舆论媒体的误导和美国民众对中国、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是孔子学院在美国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面对的巨大挑战。
孔子学院的文化定位与选择——消除误解,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孔子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教授汉语并最终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孔子学院以“孔子”命名,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只有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汉语国际推广,从本质上来看,是跨文化环境下的文化交流。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差距较大,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和对中国文化认知的偏低,源于许多深层次的、长期积累的问题。因此孔子学院在美国的遭遇就不足为奇了。最重要的是,应消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一味指责他人无济于事,只能从自身寻找解决的路径。首先,作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推广方,基于上述的美国国内舆情和文化背景,对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的定位与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简言之,要消除美国舆论界和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要改变美国人心目中中国文化就是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僵硬、落后于时代的、等级严厉的文化的顽固偏见。
在此,可以借鉴国内文化界专家的最新研究,即“新子学”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
“新子学”是在近年来国内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为应对全球化和市场化带来的信任危机、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式微等社会问题,复兴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主体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共识。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局限于复兴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独尊儒家,视其为唯一,而是复兴诸子百家时代繁荣、全面的中国传统文化,独尊儒家是我们民族文化衰败的原因之一。“新子学”使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文化真正的源头在诸子百家,而不仅仅是儒家一家。它给我们提供了现代文化环境中民族文化繁荣振兴的一个重要参照,就是要从子学中寻找到真正使我们民族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根本,其中,最需要找到的就是蕴含在诸子百家中的中国智慧。
“新子学”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六经”系统的王官之学和诸子之学。“六经”系统包含了中华学术最古老、最核心的政治智慧,因而在历朝历代均受到重视,西汉以降一直被尊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而传承至今。诸子之学是以老子、孔子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汲取王官之学的思想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因素独立创造出来的子学系统。子学系统代表了中华文化最具创造力的部分,是个体智慧创造性地吸收王官之学的思想精华后,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和睿智回答,是在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技术等诸多领域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入展开。经学系统和子学系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两翼,为东方文明的薪火相传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从第一代子学元典《老子》、《论语》、《墨子》到第二代子学元典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皆兴起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多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救世良方。秦汉以后历代诸子百家学术及后代学者对诸子的研究,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清末至“五西”运动以来,参与到社会变革激流中的子学,已化身为传统文化转型的主力军和“国学”发展的主导力量。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陆贾、贾谊、杨雄,周敦颐、朱熹,王念孙、魏源、俞樾、戴望、孙诒让、王先谦、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这些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后人的人物,以及现当代众多著名思想家,凡著书立说,承诸子要义者,皆可成为诸子。“新子学”的主张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文化的来源,也显示了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
作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原创性、多元性,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积极参与,使“子学精神”保持着开放性、变革性的本质。“新子学”再次提醒国人,中国文化真正的源头在百家,而并不仅仅是儒家。中国文化不只有儒家,而是包容诸子。集诸子百家思想精华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封闭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诸子学说,百家争鸣,而多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儒家以“仁”为本,积极入世,“朝闻道,夕死可矣”;墨家尚贤,倡导兼爱节俭,刻苦自砺;道家于纷繁世界之外“清虚自守”、“澡雪精神”、“劝善立德”、“与时俱化”。这些历久弥新的遗珍,铸造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操守、涵养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行为准则、处世哲学影响久远,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理念,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智慧,也必然是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内容的重中之重。诚如20世纪30年代上海世界书局编辑《诸子集成》其《刊行旨趣》云:“夫所谓国学之本源者,何也?‘六经’尚矣!本局已印行汉人之注疏,并宋人之章句集注矣!其出世稍次于经,而价值与影响,有足与经相抗衡者,则周秦诸子是已。原诸子之立说著书,盖皆欲以一己之思想学说以广播于天下者也。两千年来,中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故诸子者,实我先民思想之结晶,亦即国学本源之所在。”转引自方勇《“新子学”构想》,《光明日报》2012年10月22日。
“新子学”强调,中华文化的未来,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诸子学作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必然是未来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国重新崛起,成为世界中坚的有生力量之一。“新子学”对传统文化崭新的研究视角,再一次澄清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模糊不清的看法,为消除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定位和选择指明了方向,是今天我们对待中国文化应持有的态度。在全球化席卷世界、西方价值观念日益东浸的今天,重新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以独立的姿态坦然面对西学,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推广工作者才能自信地与西方文化交流,并促使美国社会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理念,汉语和它承载的中国文化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推广的方式
汉语国际推广的中心工作是以汉语为载体和媒介,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介给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应当处理好精华与糟粕、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代、内容与手段等几方面关系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增刊1。
此外,还应注意文化的层次性。目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尚未进入高层次推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传播的境地,在相当的程度上,只处于普及中国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的浅层次。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书法、武术、中国美食等有形的东西,这些器物或行为层面的文化。能吸引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但往往停留在“猎奇”的层面,属于普及型的中国文化“公共外交”。要真正传播并使美国社会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就要力争进入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一流大学开设中国文化讲座,要把中国文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新子学”,介绍出去。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孔子学院开展高级汉语教学和当代中国研究,成为深入理解中国的重要学术平台;开展“孔子新汉学计划”,通过资助课题研究、攻读学位等方式,吸引各国优秀青年来华考察访学。推动在世界著名高校设立中国学教席,资助国外介绍中国的优秀著作和译著出版,支持各国孔子学院举办中华文化研究学术会议等活动。实施孔子学院品牌工程http://www.hanban.edu.cn/hb/node_7446.htm 。“孔子新汉学计划”和孔子学院品牌工程都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层次。“中国学教席”一旦设立,必将影响美国主流教育机构和媒体,进而对美国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
2013年4月9日刚揭牌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定位于从事汉学和中国问题的研究工作,培养致力于汉学和中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和教授,必将提高中国问题研究和汉学在美国及世界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而今年4月10日揭牌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孔子学院,地处美国首都华盛顿,定位于为华盛顿的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美国国务院等政府机构的官员提供一个接触中文、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桥梁。中国文化界、对外汉语教学界、外语教育界要充分发挥这两所孔子学院的作用,在翻译、介绍、推广、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方面通力合作,使之成为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平台。这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对美国民众的吸引力,更有利于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结语
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提,是中国文化所具备的普世价值和东方智慧对全人类所具有的启迪作用。“贵和尚中”、“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普适性的中国智慧是中国文化奉献给世界的无价之宝。中国文化主体的子学,其开放、包容、发展的特性,必将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科学理念得到完美结合,并转生为当今社会的精神智慧之源,最终发展出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现代中国文化。当以孔子冠名的全球性中国文化的传播机构,能够正确解读孔子的思想和中国文化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水平达到输出文化价值的层次,当反映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与民族价值观、展现中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形象的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时,中国传统文化定能为美国和世界各国所认同,这也是孔子学院在海外持久发展的根本。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