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注疏」指一套特定的儒家十三經註解,是由漢至唐一千多年中經學的總結性成果。包括
- 《周易註疏》
- 《尚書註疏》
- 《毛詩註疏》
- 《周禮註疏》
- 《儀禮註疏》
- 《禮記註疏》
- 《春秋左傳註疏》
- 《春秋公羊傳註疏》
- 《春秋穀梁傳註疏》
- 《孝經註疏》
- 《論語註疏》
- 《爾雅註疏》
- 《孟子註疏》
「注」即注釋,也寫作「註」,是對經書正文的註解,主要說明字義、通假、名物、制度,也闡發義理;在《十三經注疏》中的各部注,還有「傳」、「章句」、「故(詁)」、「解」等名稱。。
「疏」即疏通,是對經文和舊注的進一步說明,重點在於串講文意、闡發義理。從樹立官方學術的角度,歷代朝廷將其組織學者編寫的疏稱為「正義」。疏與注的關係是「疏不破注」,即疏的思想內容不去破壞注的體系,只在注的框架內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