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生眞人傳

馬明生者,齊國臨淄人也,本姓和,字君賢。少爲縣吏,因逐捕而爲賊所傷,遇太眞夫人適東嶽,見而憫之。當時殆死,良久忽見一女子,年可十六七,衣服奇麗,姿容絕世,行步其傍,問君賢曰:「汝何傷乃耳?」君賢以實對。夫人曰:「汝所傷,乃重刃關於肺,五臟泄漏,血凝絳府,炁激腸外,此將死之急也,不可復生,如何?」君賢知是神人,叩頭求哀,乞賜救護。夫人於肘後筒中出藥一丸,大如小豆,卽令服之,登時而愈,血絕瘡合,無復慘痛。君賢再拜,跪曰:「家財不足以謝,不知何以奉答恩施。惟當自展駑力,以報所受爾!」夫人曰:「汝必欲以謝我,意亦可佳,可見隨去否?」君賢乃易名姓,自號馬明生,隨夫人執役。

夫人還入東嶽岱宗山崖峭壁石室之中,上下懸絕,重巖深隱,去地千餘丈。石室中有金牀玉几,珍物奇瑋,乃人跡所不能至處也。明生初但服事,只欲學金瘡方,旣見神仙來往,乃知有不死之道,旦夕供給掃灑,不敢懈倦。夫人亦以鬼怪狼虎眩惑眾變試之,明生神情澄正,終不恐懼。又使明生他行別宿,因以好女於臥息之間,調戲親接之。明生心堅志靜,固無邪念。夫人或行,去十日五日方還,或一月二十日方還,輒見有仙人賓客,乘龍駕鳳往來,或有拜謁者,眞仙彌日盈坐。客到,輒令明生出外別室中。或立致精細廚食,肴果非常,香酒奇漿,不覺而至,不可名目。或呼明生坐,與之同飲食。又聞室中有琴瑟之音,歌聲宛妙。夫人亦時自彈琴,琴有一弦,五音並奏,高朗響激,聞於數里,眾鳥皆爲集於岫室之間,徘徊飛翔,驅之不去。蓋天人之樂,自然之妙也。夫人棲止,常與明生同石室中,而異榻耳。幽寂之所,都唯二人。或行去,亦不道所往之處,但見常有一白龍來迎,夫人卽著雲光繡袍,乘白龍而去。袍上專是明月珠綴著衣縫,帶玉珮,戴金華太玄之冠,亦不見有從者。旣還,卽龍自去,不知所在。石室玉牀之上,有紫錦被褥,緋羅之帳,中有服玩之物,瑰金函匳,玄黃羅列,非世所有,不能一一知其名也。有兩卷素書,上題曰《九天太眞道經》,明生亦竟不敢發舒視其文也。唯供給掃灑,守巖室而已。至於玩服,亦不敢竊闚之,亦不敢有所請問。如此五年,愈加勤肅,輒不怠惰。

夫人歎而謂之曰:「汝可謂眞可敎也,必能得道者也。以子俗人,而不淫不慢,恭仰靈炁,而莫之廢,雖欲求死,亦焉可得乎!」因以姓字本末告之曰:「我名婉羅,字勃遂,事玄都太眞王,有子爲三天太上府都官司直,總糾天曹之事,官秩比人間卿佐也。年少,好委官遊逸,虛廢事任,有司奏劾以不親局察,降主東嶽,退眞王之編,司鬼神之師,五百年一代其職。因來視之,勵其使修守政事,以補其過。我久在人間,今奉君王命,又被太上召,不復得停。念汝專謹,故以相語,欲敎汝長生之方、延年之術。而我所受,服以太和自然龍胎之醴,適可授三天眞人,不可以敎始學之者,固非汝所得聞矣。縱或聞之,亦必不能用以持身也。有安期先生,曉金液丹法,其方祕要,便可立用。是九君太一之道,白日昇天者矣。安期明日來,吾將以汝付囑之焉。相隨稍久,其術必傳。」

明日,安期先生至,乘駮驎,著緋衣,戴遠遊冠,帶玉珮及虎頭鞶囊,視之可年二十許,潔白嚴整,從六七僊人,皆執節奉衛。見夫人甚謹,揖稱下官。須臾,設酒果廚膳,飲宴半日許。夫人指明明生,向安期曰:「此子有心向慕,殆可敎訓。昔遇害因緣,遂來見隨。雖質穢未盡,而淫慾已消。今未可授玄和太眞之道,且欲令就君受金液丹方。若可得爾,便宜將去。」

夫人語明生曰:「吾不復得停,汝隨此君去,勿憂念也。我亦時時當往視汝。」因以五言詩二篇贈之,可以相存。明生流涕而辤,乃隨安期先生受九丹之道。詩曰:

其一
暫捨墉城內,命駕岱山阿。仰瞻太清闕,雲樓鬱嵯峨。
虛中有眞人,來往何紛葩。鍊形保自然,俯仰食太和。
朝朝九天王,夕館還西華。流精可飛騰,吐納養青牙。
至樂非金石,風生自然歌。上下凌景霄,羽衣何婆娑。
五嶽非妾室,玄都是我家。下看榮競子,篤似蛙與蟆。
顧盼塵濁中,憂患自相羅。苟未悟妙旨,安事於琢磨?
禍湊由道泄,密愼福臻多。

其二
昔生崑陵宮,共講天年延。金液雖可遐,未若太和僊。
仰登冥靈臺,虛想詠靈人。忽遇扶桑王,九老仙都眞。
駕驂紫虬輦,靈顏一何鮮。啟我尋長途,邀我自然津。
告以鴻飛術,受以玉胎篇。瓊膏凝玄炁,素女爲我陳。
俯挹琳鳳腴,仰上飄三天。雲綱立爾步,五嶽可暫還。
玄都安足遠,蓬萊山腳間。傳授相親愛,結友爲天人。
替卽有刑對,禍必無愚賢。祕則享無傾,泄則軀命顚。

賦詩畢,明生乃隨安期先生,負笈,西之女几山,北到玄丘山,南至秦廬,潛及青城、九嶷,周遊天下。二十年中,勤苦備嘗。安期乃曰:「子眞有仙骨,何專恭之甚耶!吾所不及也。」遂授以太清金液神丹方,而告之曰:「子若未欲昇天,但先服半劑。」與明生相別而去。

明生乃入華陰山,依方合金丹,餌之半劑得仙,而與俗人無異,人莫識其非凡。漢靈帝時,惟太傅胡廣知其有道,嘗訪明生,以國祚大期問之。明生初不對,後亦告焉,無不驗者。後人怪其不老,遂復服金丹半劑,白日昇天。臨去,著詩三首,以示將來。漢光和三年也(公元180年)。詩曰:

其一
太和何久長,人命將不永。噏如朝露晞,奄忽睡覺頃。
生生世所悟,傷生由莫靜。我將尋眞人,澄神挹容景。
盤桓崑陵宮,玄都可馳騁。涓子牽我遊,太眞來見省。
朝朝王母前,夕歸鍾嶽嶺。仰採瓊瑤葩,俯漱琳琅井。
千齡猶一刻,萬紀如電頃。

其二
天地自有常,人命最險毳。年若驚弦發,時猶輕矢逝。
雖有灼灼姿,玉爲塵土穢。林草無秋耀,緑葉豈終歲?
惜此繁茂摧,哀彼寒霜厲。有存理必亡,有興故有廢。
眞官戲玄津,與物無凝滯。神沖紫霄內,形棲山水際。
對虛忘有懷,遊目託容裔。風塵將何來?眞道故可大。

其三
濁塗諒爲歎,世樂豈足預?振褐掃塵遐,飄飄獨遠舉。
寥寥巖嶽際,蕭蕭縱萬慮。靈眞與我遊,落景乘鴻御。
朝乘雲輪來,夕駕扶搖去。嗷嘈天地中,囂聲安得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