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是筆者《正統道藏提要》一書的擴增及修訂本。《正統道藏提要》自2011年11月出版以來,深受學術界學者的喜愛與引用。但八年來陸續有新的發現,自己除擴增篇幅外,也修訂了一些原來的看法。所擴增的文字,約達原來的三分之一,故兹重新出版。

本書所擴增的部分,主要在道書内容的闡述,尤其在内丹修煉上。内丹,不僅在各時代上有重大差異,甚至各家的内丹名相及修行法門,均有不同。舉例而言,内丹的發展,約有三大期:一爲漢代奠基期,以《周易參同契》爲主;二爲唐代完備期,以《鍾吕傳道集》爲主;三爲宋元定型期,以張伯端《悟真篇》《青華秘文》《金丹四百字》等書爲主。其後内丹分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皆不離此範圍。

金丹三大要素,一爲鼎爐,二爲藥物,三爲火候。這三要素,外丹八石燒煉是如此,内丹坎離交媾也是如此。外丹以金屬鼎釜及土竈所成爲鼎爐,以八石爲藥物,以依時進炭材爲火候。内丹以乾坤首腹或黄庭神室爲鼎爐,以坎離鉛汞等陰陽氣(或精氣神)爲藥物,以意念强弱配合天地日月運行時之陰陽氣盛衰爲火候。

内丹的三要素,看似統一,但却隨時代而大有不同。漢代《周易參同契》,以乾首坤腹爲鼎爐;藥物以坎離爲陰陽氣,有先天元氣之說,却没有先天、後天之分。坎爲陰,離爲陽,坎陰中有陽,離陽中有陰,修煉之道,在取坎填離。火候依《易》卦及納甲,以說明天地陰陽氣之盛衰,人體配合天象盛衰以行火候。

唐代《鍾吕傳道集》,鼎爐上,依修煉次第,由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虚等,分屬三丹田而各有不同。在藥物上,認爲坎陰離陽二者,各具有陰與陽。坎中之陽爲元陽之氣,坎中之陰爲腎液;離中之陽爲正陽之氣,離中之陰爲心液。坎陰離陽既各具有陰與陽,内丹修煉,在取陽以去陰。火候上,則大抵仍同於《周易參同契》之說。

到了北宋張伯端,以黄庭爲下丹田,爲鼎爐;將藥物分爲先天與後天,有真鉛真汞及先天後天精氣神之說。先天爲外藥,後天爲内藥。修煉之法,分爲修性與修命:修性以清靜無爲、明心見性爲主;修命在取先天一氣點化後天陰精,以成純陽體。

張伯端内丹修煉分修性、修命,肇啓於吕祖,但吕祖雖開啓修性修命,却並不將之分爲二途,且更鄙視佛教禪宗修煉法門,以爲只能成陰鬼,不能成陽神。張伯端將内丹修煉强分修性、修命,以爲思想發而爲語言,存之爲意念,修性以無思無念爲基,是爲無心。先天一氣,發而爲真陰真陽,演而爲坎離鉛汞,修命在以火候煉化精氣神。張伯端並援引佛教性空、禪宗明心見性之論來說修性,以先天後天及内藥外藥來說修命。張伯端之學,後人稱爲金丹南宗,南宗由張伯端傳石泰,石泰傳薛道光,薛道光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是爲南宗五祖。

在南宋時期,北方金朝的王重陽創立全真教,史稱金丹北宗。北宗分五祖七真。王重陽的北宗,其學說基本上禀自張伯端而來,但南、北兩宗仍有大差别。南宗主張先修命後修性,以玄關爲虚懸,須修煉至某個程度才會顯現。北宗主張先性後命,在修性上過度援引佛教的性空及禪宗的明心見性,甚至輕視修命,以修性來涵攝修命。其結果造成禪、道不别,有的全真道士更像是會煉丹的禪師,所說的修煉之方和禪宗公案幾乎相同。又,在玄關一竅上,南宗認爲是虚懸,北宗的王重陽、丘處機則以爲在臍内一寸三分處,其處爲臍後腎前的黄庭。

至於行火候之法,在内藥坎離交媾成黄芽藥苗後,須行火候,以河車運行於全身,進行抽鉛添汞,使成靈丹,此是第一階段,所成者爲陰精。其次在引外藥入體内點化内藥時,亦須行火候,以河車運行於全身。

在火候上,《周易參同契》用納甲配合月亮盈虚,用《易經》六十四卦說明天地日月運行時,陰陽氣盛衰。到了宋代,内丹家將一年氣候陰陽氣盛衰變化,促縮於一月之中,將一月之陰陽盛衰促縮於一日夜百刻之中,又將一日促縮於一時之内,坎離交媾之結丹在於一時;如《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卷四“赫赫金丹一日成”句下翁葆光注,即是如此。宋元時人,不僅將《參同契》周天火候說擴大,提出促年於月、促月於日、促日於時的說法,還把《參同契》所言六十四卦卦爻數,配合呼吸數來行火候。

以上是内丹修煉歷代修煉法門的重大演變,本書在相關的道經上,都會詳述其差别,以供研究者使用方便。

蕭登福謹序於2019年4月1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