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

11、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汉字的问题

作者:张钊 提交日期:2002-02-02 08:42:00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汉文化的载体,两千多年来,汉文化的发展与承传都离不开汉语、汉字。先秦时,音乐是汉文化的另一个支柱,后来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我们讨论汉字的问题,首先是出于对汉文化的关心。

现在为什么要关心汉文化?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要安定繁荣,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文化不仅包括了文学、艺术、科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道德共识。没有一个成熟、稳定、公正、现实的道德共识,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平静。平静不能靠压力 来实现,压力下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平静。平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人民安居乐业是一切繁荣、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国要求繁荣和发展,必须有健康的社会道德共识。

经过一百多年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与批评,我们把原有的道德抛弃了,也没有把西方的道德全盘学来。古人有邯郸学步的寓言,用来比喻我们今天的状态,再确当不过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很急切、很热情地关心中国文化的重建!

全盘西化于事无补

把西方的文化全盘搬来,替代中国的文化,是不可能的!以中国的历史来看,我们不具备这个替代所必需的条件(或许没有一个国家具备这些条件)。文化的沉积、思想的惯性、历史事件和民族的命运、乃至于风俗、习惯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诸国的的国家,有不同于西方诸国的文化。

例如,欧洲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基督教,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人文的,非神的。所以,我们难于理解欧洲文化中诸多现象的内涵和背景。

西方在最近几百年在诸多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但是,历史不会给我们提供同样的机会。如果我们有幸找到了一条道路,我们将会有另外的机会。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水,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是注定要落在别人后边的!

白话文与简化字阻碍文化的重建

文化的重建必须立足于我们的民族,立足于我们的历史,立足于我们的文化土壤,立足于我们的传统。现代汉与白话文与简化汉字隔断了我们与文化传统的联系,阻碍我们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和汲取经验与教训,把我们置于一个文化的真空之中! 所以,现在开始来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很及时,而是太晚了!亡羊补牢而已。

讨论简化汉字时必须排除的理念

首先要排除文化自卑感与文化沙文主义。自夸的根源是自卑,排除了自卑感,就不需要自夸了:既不需要怀恋“先前阔”,也不需要论证中国“古已有之”。文化是不能简单比较的,在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今天,事事以西方为标准,是因为缺乏自己 的立场、自己的标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们重建汉文化首先是出于内在的需要,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健康的文化,而不是要“超英赶美”。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能够“超”、能够“赶”,是喜人的“副作用”,却不是我们的原动力!有鉴于此,一切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努力都是徒劳和可笑的。诺贝尔文学奖和奥斯卡奖,全都不如在国内得的奖重要。

讨论汉字的问题,不是讨论汉字给人带来的美感,不是讨论什么字比较好看。讨论汉字的问题也不是讨论汉字给人的智慧带来的损益。

讨论汉字的问题,不是讨论汉字比较世界其他语言、文字的优劣。比较优劣需要坐标系,今天,比较汉字与其他文字的优劣的人们用的都是西方的坐标系。当然,我们更不必为了这个比较创造一个有利于汉字的坐标系。

讨论汉字的问题,不是讨论汉字是否适于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进步,但是,它的重要性还远远不足以令一个民族永久、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文字!

总之,语言、文字关乎万代,任何感情用事、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的考量,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http://chinese.pku.edu.cn/bbs/threa...%C8%ED%BC%FE%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