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 易類 目錄

飄逸軒主人整理

《續修四庫全書》是我國迄今爲止最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的續編。《續修四庫全書》從1994年開始啟動,歷時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冊的編纂出版工作。

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四庫全書》編成以來,數代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曾多次倡議續修。清嘉慶初年,時任浙江巡撫的阮元利用職務之便,在江南陸續採購《四庫》未收書 170多種,向朝庭進呈,並撰寫《四庫未收書提要》。這可以說是乾隆以後對《四庫全書》擬加補修的開端。光緒十五年(1889),翰林院編修王懿榮上書提議“重新開館,續纂前書”;此後,喻長霖、孫同康等也都有續修之議。1919年,葉恭綽等赴歐洲考察回國,動議影印《四庫全書》,金梁複以爲“書不易續,目則易修”,建議將“二百年來新出書籍”,“始存其目,以待後來”。二者皆因亂世未果。192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計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以銷售贏餘“請海內通人,選擇四庫存目及未收書,刊爲續編”。1928年,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下屬的北平人文科學研究所,擬利用日本退還的庚子賠款將續修《四庫》之事列爲課題,並開始購求古書。同年12月15日,當時兼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將軍,也曾提出“擬墊私財”對《四庫全書》進行影印、增補、續修的倡議。但其後因日軍侵略我國東北、華北,時局動盪,續修之事也就逐漸停息,只有北平的一些中國學者爲續修撰寫了相當一部分乾隆以後著述的提要,總算爲近百年來未能實現的各種動議、各種籌畫留下來一些實績、一點見證。

從乾隆中期以後至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中國學術又積聚了大量重要的成果。清中期的“乾嘉之學”是清代學術中最具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如紀曉嵐、戴震等均參與編纂《四庫全書》,受編纂體制的限制,他們的著作不可能收入《全書》。清後期,尤其在鴉片戰爭(1840年)以後,文化學術因受國勢陵替的刺激和西方思想的衝擊而另辟新境,新思潮層出不窮,形成從魏源到章太炎爲代表的“新學”;加上散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歸本土,考古發掘使竹簡帛書重見天日,秘藏民間和以稿本形式流傳的優秀著作不斷面世。這些數量可觀的古籍,通過編纂、出版《續修四庫全書》,既可爲《四庫全書》匡謬補缺,又能繼往開來,對清代乾嘉至辛亥革命以前的學術文化發展進行了新的歸納總結。

《續修四庫全書》的收錄範圍既包括對《四庫全書》成書前傳世圖書的補選,也包括《四庫全書》成書後著述的續選。補選之書主要是被《四庫全書》遺漏、摒棄、禁毀,或列入“存目”而確有學術價值的圖書;《四庫全書》已收而版本殘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書籍;四庫館臣對戲曲、小說持鄙視態度未予收入,此次編選根據這些作品的文學價值擇優選收,是“續修”具有開創意義之處。對乾隆中期以後至辛亥革命以前的圖書,盡可能選收各學術門類和流派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是清代中期以紀曉嵐、戴震、翁方綱、彭元瑞、任大椿、孫希旦、王念孫、阮元等爲代表的“乾嘉學派”著作,清後期以魏源、龔自珍直至康有爲、梁啟超、章太炎等爲代表的“新學”著作。此外,新從海外訪回而合於本書選錄條件的古籍,以及新出土的整理成編的竹簡帛書也酌予選收。《續修四庫全書》總共收書 5213種,比《四庫全書》增加51%。在編纂、出版過程中,曾向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82家藏書單位商借底本,每種入選圖書,均選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爲四庫館臣所未見。這是繼18世紀清朝編修《四庫全書》後,又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對中國古典文獻進行大規模的清理與彙集。

《續修四庫全書》沿襲《四庫全書》體例,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用綠、紅、藍、赭四色裝飾封面,16開本、精裝1800冊,分經部260 冊,史部670冊,子部370冊,集部500冊。它與《四庫全書》配套,構築起一座中華基本典籍的大型書庫,中國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薈萃於此。

經部易類

書         名作        者總冊次
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廖名春釋文1
周易鄭注十二卷敘錄一卷(宋)王應麟輯;(清)丁傑後定;(清)張惠言訂正;(清)臧庸輯1
敦煌周易殘卷(魏)王弼注1
關氏易傳一卷題(後魏)關朗撰;(唐)趙蕤注1
周易經典釋文殘卷(唐)陸德明撰1
周易正義十四卷(唐)孔穎達撰1
周易注疏十三卷(魏)王弼注;(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1
易經解不分卷(宋)朱長文撰1
周易新講義十卷(宋)龔原撰1
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辭精義二卷題(宋)呂祖謙編2
古易音訓二卷(宋)呂祖謙撰;(清)宋鹹熙輯2
泰軒易傳六卷(宋)李中正撰2
易經訓解四卷(宋)熊禾訓解2
勿軒易學啟蒙圖傳通義七卷(宋)熊禾述2
周易通義八捲髮例二卷識蒙一卷或問三卷(元)黃超然撰2
太易鉤玄三卷(元)鮑恂撰3
周易訂疑十五卷首一卷題(元)董養性撰3
周易經疑三卷(元)塗溍生撰4
周易四卷(元)董中行撰4
周易旁注二卷卦傳十卷前圖二卷(明)朱升撰4
易經旁訓三卷(明)李恕撰5
八卦餘生十八卷(明)鄧夢文撰5
周易通略一卷(明)黃俊撰5
易學象數舉隅二卷(明)汪敬撰5
易經圖釋十二卷(明)劉定之撰5
玩易意見二卷(明)王恕撰5
周易贊義十七卷(明)馬理撰5
涇野先生周易說翼三卷(明)呂柟撰5
周易議卦二卷(明)王崇慶撰6
蓮谷先生讀易索隱六卷(明)洪鼐撰6
學易記五卷(明)金賁亨撰6
易學四同八卷(明)季本撰6
易學四同別錄四卷(明)季本撰6
讀易記三卷(明)王漸逵撰6
周易義叢十六卷首一卷(明)葉良佩輯7
周易不我解六卷(明)徐體幹撰7
鬍子易演十八卷(明)胡經撰7
讀易纂五卷首一卷(明)張元蒙撰8
易經正義六卷(明)鄢懋卿撰8
周易傳義補疑十二卷(明)薑寶撰8
易象匯解二卷(明)陳士元撰8
今文周易演義十二卷首一卷(明)徐師曾撰9
周易象義六卷讀易雜記四卷(明)章潢撰9
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贄撰9
易原八卷(明)陳錫撰10
易學十二卷(明)沈一貫撰10
易意參疑首編二卷外編十卷(明)孫從龍撰10
生生篇七卷(明)蘇浚撰10
易筌六卷附論一卷(明)焦竑撰11
易象管窺十五卷(明)黃正憲撰11
新刻易測十卷(明)曾朝節撰11
周易正解二十卷讀易一卷(明)郝敬撰11
石鏡山房周易說統十二卷(明)張振淵撰12
周易古本全書彙編十七卷(明)李本固輯12
周易象通八卷(明)朱謀瑋撰12
周易可說七卷(明)曹學佺撰13
周易揆十二卷(明)錢士升撰13
周易古文鈔四卷(明)劉宗周撰13
周易宗義十二卷(明)程汝繼輯14
周易疏義四卷(明)程汝繼撰14
易經增注十卷易考一卷(明)張鏡心撰;(明)張溍編校14
周易時論合編二十三卷(明)方孔照撰15
易說一卷(明)王育撰15
周易禪解十卷(明)釋智旭撰15
周易爻物當名二卷(明)黎遂球撰16
九公山房易問二卷(明)郝錦撰16
說易十二卷(明)喬中和撰16
易經解醒四卷(明)洪守美;(明)鄭林祥輯著16
大易則通十五卷閏一卷(清)胡世安撰17
易圖親見一卷(清)來集之撰17
卦義一得二卷(清)來集之撰17
讀易隅通二卷(清)來集之撰17
周易本義爻征二卷(清)吳曰慎撰17
周易說略八卷(清)張爾岐撰17
周易大象解一卷(清)王夫之撰18
周易內傳六卷內傳發例一卷周易外傳七卷(清)王夫之撰18
易內傳十二卷易傳外篇一卷(清)金士升撰18
易觸七卷(清)賀貽孫撰18
周易疏略四卷(清)張沐撰19
陸堂易學十卷首一卷(清)陸奎勳撰19
周易本義拾遺六卷周易序例一卷周易拾遺一卷(清)李文照撰19
周易本義注六卷(清)胡方撰19
易經征實解一卷(清)胡翔瀛撰19
易圖解一卷(清)德沛撰19
讀易便解二卷(清)盧見曾撰20
讀易管見一卷(清)程延祚撰20
易通十四卷(清)程廷祚撰20
易經如話十二卷首一卷(清)汪紱撰21
易互六卷(清)楊陸榮撰21
周易本義辨證六卷(清)惠棟撰21
易學圖說會通八卷續聞一卷(清)楊方達撰21
周易解九卷(清)牛運震撰21
觀象居易傳箋十二卷(清)汪師韓撰22
周易詳說十八卷(清)劉紹攽撰22
畏齋周易客難一卷(清)龔元玠撰22
古易匯詮四卷(清)劉文龍撰22
彖傳論二卷(清)莊存與撰22
彖象論一卷(清)莊存與撰22
系辭傳論二卷(清)莊存與撰22
八卦觀象解二卷卦氣解一卷(清)莊存與撰23
周易象考一卷周易辭考一卷周易占考一卷(清)茹敦和撰23
周易證簽四卷(清)茹敦和撰23
周易二閭記三卷(清)茹敦和撰23
重訂周易小義二卷(清)茹敦和撰;(清)李慈銘訂23
易經揆一十四卷易學啟蒙補卷(清)梁錫璵撰23
易守三十二卷易卦綜論一卷(清)葉佩蓀撰24
學易慎餘錄四卷(清)葉佩蓀撰24
周易篇第三卷首一卷(清)李榮陛撰24
易考二卷易續考二卷(清)李榮陛撰24
子夏易傳釋存二卷(清)吳騫撰24
退思易話八卷(清)王玉樹撰24
周易卦象匯參二卷(清)譚秀注24
易卦圖說一卷(清)崔述撰24
周易略解八卷(清)馮經撰25
孫氏周易集解十卷(清)孫星衍撰25
周易引經通釋十卷(清)李鈞簡撰25
周易恒解五卷首一卷(清)劉沅注釋26
周易述補五卷(清)李林松撰26
易圖存是二卷(清)辛紹業撰26
易說十二卷便錄一卷(清)郝懿行撰26
周易虞氏義九卷(清)張惠言撰26
周易虞氏消息二卷(清)張惠言撰26
虞氏易言二卷(清)張惠言撰26
虞氏易言補一卷(清)劉逢祿撰26
虞氏易禮二卷(清)張惠言撰26
虞氏易事二卷(清)張惠言撰26
虞氏易候一卷(清)張惠言撰26
周易鄭荀義三卷(清)張惠言撰26
易圖條辨一卷(清)張惠言撰26
周易述補四卷(清)江藩撰27
易章句十二卷(清)焦循撰27
易通釋二十卷(清)焦循撰27
易圖略八卷(清)焦循撰27
周易補疏二卷(清)焦循撰27
易話二卷(清)焦循撰27
易廣記三卷(清)焦循撰27
李氏易解賸義三卷(清)李富孫輯27
易經異文釋六卷(清)李富孫輯27
學易五種(清)王甗撰28
周易半古本義八卷(清)王甗撰28
周易象纂一卷(清)王甗撰28
周易圖賸二卷(清)王甗撰28
周易辯占一卷(清)王甗撰28
周易校字二卷(清)王甗撰28
卦本圖考一卷(清)胡秉虔撰28
幹常侍易注疏證一卷集證一卷(清)方成珪撰28
虞氏易消息圖說一卷(清)胡祥麟撰28
周易虞氏略例一卷(清)李銳撰28
周易擇言六卷(清)鮑作雨撰28
周易考異二卷(清)宋翔鳳撰28
周易通解三卷釋義一卷(清)卞斌撰28
易例輯略一卷(清)龐大坤撰28
六十四卦經解八卷(清)朱駿聲集注29
易學管窺十五卷易文言傳一卷(清)俞檀撰29
易用五卷(清)毛一豐輯29
方氏易學五書五卷(清)方申撰30
諸家易象別錄(清)方申撰30
虞氏易象彙編(清)方申撰30
周易卦象集證(清)方申撰30
周易互體詳述(清)方申撰30
周易卦變舉要(清)方申撰30
周易集解纂疏十卷(清)李道平撰30
易釋四卷(清)黃式三撰30
易古訓一卷(清)劉寶楠撰30
周易姚氏學十六卷(清)姚配中撰30
周易通論月令二卷(清)姚配中撰30
姚氏易斆闡元一卷(清)姚配中撰31
周易漢學通義八卷略例一卷(清)黃瓚撰31
周易述翼五卷(清)黃應麒撰31
周易諸卦合象考一卷(清)任雲倬撰31
周易互體卦變考一卷(清)任雲倬撰31
周易述傳二卷續錄一卷(清)丁晏撰31
周易解故一卷(清)丁晏撰31
易經象類一卷(清)丁晏撰31
周易推六卷(清)狄子奇撰32
周易屬辭十二卷通例五卷通說二卷(清)蕭光遠撰32
卦氣表一卷卦氣證一卷(清)蔣湘南撰32
周易虞氏義箋九卷(清)曾釗撰32
周易考異不分卷(清)徐堂撰33
鄭氏爻辰補六卷(清)戴棠撰33
易象通義六卷(清)秦篤輝撰33
易經本意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何志高撰33
周易倚數錄二卷附圖一卷(清)楊履泰撰34
陳氏易說四卷附錄二卷(清)陳壽熊撰34
讀易漢學私記一卷(清)陳壽熊撰34
周易釋爻例一卷(清)成蓉鏡撰34
周易舊疏考正一卷(清)劉毓崧撰34
易貫五卷(清)俞樾撰34
艮宦易說一卷(清)俞樾撰34
周易互體征一卷(清)俞樾撰34
卦氣直日考一卷(清)俞樾撰34
周易爻辰申鄭義一卷(清)何秋濤撰34
還硯齋周易述四卷(清)趙新撰34
還硯齋易漢學擬旨一卷(清)趙新輯34
周易本義辨證補訂四卷(清)紀磊輯34
周易消息十五卷(清)紀磊撰34
虞氏逸象考正一卷續纂一卷(清)紀磊撰35
九家逸象辨證一卷(清)紀磊撰35
虞氏易義補注一卷附錄一卷(清)紀磊撰35
漢儒傳易源流一卷(清)紀磊撰35
易象集解十卷(清)黃守平輯35
需時眇言十卷(清)沈善登撰35
周易注疏賸本一卷(清)黃以周撰35
周易故訓訂一卷(清)黃以周撰35
十翼後錄二十四卷(清)黃以周撰36-37
李氏易傳校一卷(清)陸心源輯38
周易通義十六卷(清)莊忠棫撰38
周易經典證略十卷末一卷(清)何其傑撰38
易學節解五卷(清)丁澤安撰38
知非齋易注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陳懋侯撰38
知非齋易釋三卷(清)陳懋侯撰38
易說二卷(清)吳汝綸撰38
鄭易小學一卷鄭易馬氏學一卷鄭易京氏學一卷(清)陶方琦撰38
周易易解十卷周易示兒錄三卷周易說餘一卷(清)沈紹勳撰38
周易注二卷(清)李士鉁撰39
易漢學考二卷(清)吳翊寅撰39
易漢學師承表一卷(清)吳翊寅撰39
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一卷(清)吳翊寅撰39
周易集義八卷(清)強汝諤撰39
周易漢讀考三卷(清)郭階撰39
周易述聞一卷(清)林慶炳撰39
周易補注四十一卷周易例表十卷(清)段複昌撰39
易漢學舉要一卷訂誤一卷(清)張鼎撰39
周易說十一卷王闓運撰40
周易釋貞二卷王樹柟撰40
費氏古易訂文十二卷王樹柟撰40
易經古本一卷廖平撰40
重定周易費氏學八卷首一卷敘錄一卷馬其昶撰40
河圖洛書原舛編一卷(清)毛奇齡撰40
易緯略義三卷(清)張惠言撰40
易緯通義八卷(清)莊忠棫撰40
周易繁露五卷(清)莊忠棫撰40
古三墳書三卷 40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 http://www.homeinmists.com 整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