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釋文全文檢索

經典釋文 全文線上檢索 - 經典釋文 卷第一

本綜合檢索程序,原始數據由 poem 先生提供:https://zhuanlan.zhihu.com/p/20076728

以下介紹由 poem 先生撰記。 許可證:http://www.gnu.org/licenses/

《經典釋文》三十卷,唐陸德明撰。“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而撰《經典釋文》三十卷,首爲《序錄》,主要說明本書的內容安排和經學的傳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尙書》二卷,《毛詩》三卷,《周禮》二卷,《儀禮》一卷,《禮記》四卷,《春秋左氏傳》六卷,《公羊傳》一卷,《谷梁傳》一卷,《孝經》一卷,《論語》一卷,《老子》一卷,《莊子》三卷,《爾雅》二卷,共十四部經書。

陸德明對這些儒道經典的各家音義詳加收錄,同時對經典文字在傳抄過程產生的異文亦作了詳細的校勘。陸德明以“典籍常用,會理合時”爲基本原則,統一注音,合原則者爲正音,不合原則者則爲參考。《經典釋文》對所注之書,均標明書名和章節,然後摘錄字句,注釋音義,絕大多數字都標明反切或直音。作者不僅爲經典本文注音,而且還爲注文注音,全書共收錄漢魏六朝二百三十餘家的各種音切和諸家訓詁。因絕大多數音訓原書都已失傳,故本書保存的資料彌足珍貴,後世治文字、音韻、訓詁之學者,均崇此書。

《經典釋文》對先秦儒道經籍的字音辨析較爲全面,幾乎是每章都注。字音辨析,既對經籍原文,亦對漢魏古注(推薦四部備要本《漢魏古注十三經》)。《經典釋文》列舉各家注者的音義,排在最前的,是他最推薦的。其中所用術語,“本/一本/本作/一本作”之類,表示的是“有一個版本是這樣的”的意思,而不是“本來是怎樣”。在注音時,有反切(某某反)、直音(音某)、如字三種形式。其中術語“如字”表示的是“大致按字面常見的讀音來讀”(《經典釋文》裏有時還會提及“依字讀”,與“如字”可互相參照)。有時所辨析的讀音實際相當於是假爲另一個字頭,而非所列字頭本身的讀音。《經典釋文》專以辨析先秦儒道經籍裏所涉及的多音字及疑難字的音義,以及各種版本的異文。

對於其他領域的研究者而言,音義書衹是查詢釋義與校勘經籍的輔助,但對於音韻學而言,《經典釋文》的地位絲毫不亞於《切韻》和《玉篇》,裏面大量的注音對復原中古音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對比音系可知, 《玉篇》、《經典釋文》所記錄的基本是同一個音系,很可能就是實際的齊梁南京音。這本書開刱了音韻學裏的音義書的寫作傳統。陸德明在書裏的形音義辨析,表面上是對儒道先秦經籍的音義進行梳理(多音字與疑難字),但仔細閱讀之後會發現,似乎他更多地是出於對語言體系研究的目的而記錄並討論的。雖然這書因對經籍閱讀有輔助作用而顯名於其他領域之中,但實際最看重此書的,還是音韻學領域。

《經典釋文》最早陸德明的原稿是雙色抄寫,黑色寫經文,紅色寫釋文(《經典釋文卷一敘錄·條例》),唐後期的寫本已經簡省成一色墨書而在經文上麵點硃砂的方法,再往後就變成單色寫,徹底沒有雙色的規矩了。現存最早的版本是宋刻宋元遞修本,此後元明兩代沒有再刻,到了清康熙年間才有徐乾學主持的《通志堂經解》本。該本是以清初葉林宗根據錢謙益絳雲樓藏宋刊本(已焚)影抄的本子爲底本重刻的。到了清乾隆年間,盧文弨以葉林宗影宋抄本爲底本,廣采各家校勘成果,著成《考證》30卷,與已經精校的《經典釋文》原書一併刻入《抱經堂叢書》。此後訖於20世紀80年代通行的都是徐乾學本和盧文弨本以及根據這兩個本子翻刻的本子。宋刻宋元遞修本直到1985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這三個版本相比較,通志堂本最劣,抱經堂本雖勝於通志堂本,也不是很好,主要還是校勘的問題。

宋本的宋刻原葉質量很高,但是這個本子中有元朝的修補書葉,這些元修書葉錯字特別多,因此宋本的不同部分要區別對待。《古文尙書》和《莊子音義》的眞正宋刻本,收藏於日本奈良天理大學圖書館,1982年影印出版,書名《古文尙書、莊子音義》。黃華珍編校《日藏宋本莊子音義》,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即據以影印。

2006年中華書局排印出版了黃焯的《經典釋文彙校》,以通志堂本爲底本,以包括宋刻宋元遞修本在內的各種30卷刻本、30卷影抄本以及元明兩代各種《附釋音十三經注疏》所附的釋文進行通校,並參合清代以來諸家校勘成果寫定校勘記,每頁分兩欄寫定,上欄爲通志堂本正文,下欄爲校語。這部書最大的特色是全書十二部分的釋文都充分運用可以見到的舊鈔殘卷(尤其敦煌寫本)、單刻本以及30卷殘本進行校勘。衹要有版本出現與底本相異的文字則爲之出校,不避繁瑣,務以存真。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宋元遞修本,是現存最古的版本。對比各版本可知,凡是其他版本有所改動尤其是反切的改動的,多數情況下是宋本未改的版本爲確。尤其是反切方面,宋本保留了一些更齊梁一些的反切特徵;而其他版本所作的反切改動,往往可能衹是因爲校書者覺得反切拼合不太符合《切韻》特徵而改的。於非音韻領域而言,這樣的改動能更實用;但對於音韻學領域而言,討論這些反切的原貌纔有意義。黃焯的《經典釋文彙校》,非常有用。在讀宋本時,遇到可能有誤的個別細節,衹要查此彙校本,就能看到其他各本的對比了(而不用再去專門查詢其他版本)。就是說,宋本搭配彙校本,就能滿足閱讀所須的精度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