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字典釋義版檢索

首頁 » 在線檢索 » 漢語大字典釋義版檢索
隨機取樣 ➜
點擊左邊連結,將隨機從 60,000 多筆記錄中,抽取新的紀錄。
# 字頭 釋義 頁碼 字序
1duó 《廣韻》徒落切,入鐸定。
①〔肫䐾〕无检限。《玉篇·肉部》:“䐾,肫䐾,無檢限。”
②肥貌。《龍龕手鑑·肉部》:“䐾,肥皃也。”
22703
2𰯞22704
3chù 《廣韻》尺玉切,入燭昌。 胸中的脂膏。《玉篇·肉部》:“臅,臆中膏。”《集韻·燭韻》:“臅,狼臆中膏。”《禮記·内則》:“小切狼臅膏,以與稻米為酏。” 鄭玄 注:“狼臅膏,臆中膏也。” 22705
4𦡘_腄同“腄”。《改併四聲篇海·肉部》引《俗字背篇》:“𦡘,瘢𦙘也。”《篇海類編·身體類·肉部》:“𦡘,瘢胝也。”《字彙補·肉部》:“𦡘,同腄。” 22706
5𦡗_𢣊同“𢣊”。《字彙補·心部》:“𦡗”,同“𢣊”。 22707
6ǎi 《廣韻》與改切,上海以。 肥。《玉篇·肉部》:“䑂,肥也。” 22708
7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䑁,膏肥皃。从肉,學省聲。此篆舊無,今補。”
wù 《廣韻》烏谷切,入屋影。又烏酷切。沃部。
①脂肪肥厚貌。《廣韻·屋韻》:“䑁,䑁膏,肥皃。”《集韻·屋韻》:“䑁,膏䐈也。” 清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肉部》:“䑁,膏肥皃。”
②油膜。《廣韻·沃韻》:“䑁,膏膜。”
22709
8膾脍〔脍〕 《說文》:“膾,細切肉也。从肉,會聲。”
kuài 《廣韻》古外切,去泰見。月部。
①细切的鱼肉。《說文·肉部》:“膾,細切肉也。”《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孟子·盡心下》:“ 公孫丑 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 孟子 曰:‘膾炙哉!’”《晉書·張翰傳》:“乃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魚膾。”
②割;切。《廣雅·釋詁二》:“膾,割也。”《詩·小雅·六月》:“飲御諸友,炰鼈膾鯉。”《莊子·盗跖》:“ 盗跖 乃方休卒徒 大山 之陽,膾人肝而餔之。”《晉書·孔愉傳附孔坦》:“ 坦 慨然曰:‘昔 肅祖 臨崩,諸君親據御牀,共奉遺詔。……今由俎上肉,任人膾截耳!’”
22711
9𦡙_㚇zōng 同“㚇”。古国名。《竹書紀年》卷上:“ 商 師征 三𦡙 。”按:《史記·殷本紀》作“ 湯 遂伐 三㚇 ”。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國 曰:“ 三㚇 ,國名, 桀 走保之,今 定陶 也。” 清全祖望 《經史問答》卷二:“蓋五觀特國名,猶之 三𦡙 。” 22712
10𦡽huáng 《集韻》胡光切,平唐匣。 肿病。《集韻·唐韻》:“𦡽,病腫。” 清范寅 《越諺》卷中:“生𦡽病,黄腫也。乏力𦡽,黄弱症。” 22713
11膽胆〔胆〕 《說文》:“膽,連肝之府。从肉,詹聲。”
dǎn 《廣韻》都敢切,上敢端。談部。
①胆囊,通称胆或苦胆。《說文·肉部》:“膽,連肝之府。”《素問·靈蘭秘典論》:“膽者中正之官。”《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句踐 )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物類相感志·器用》:“豬膽洗之油自落。”又指胆状物。如:瓶胆;球胆。
②胆量,喻人有勇气。《荀子·脩身》:“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 楊倞 注:“膽,有膽氣。”《漢書·張耳陳餘傳》:“ 陳涉 問兩人,兩人對曰:‘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之計,為天下除殘。’” 顔師古 注:“張膽,言勇之甚。”《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至 江州 ,分遣 雲 從外水上 江陽 ,與 亮 會于 成都 。 成都 既定,以 雲 為翊軍將軍” 南朝宋裴松之 注引《雲别傳》曰:“ 子龍 一身都是膽也。”
③心意。《後漢書·光武帝紀》:“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 南朝梁江淹 《為建平王讓鎮南徐州刺史啓》:“吞悲茹號,情膽載絶。” 唐元稹 《諭寳》:“鏡懸姦膽露,劒拂妖虵裂。”
④拭。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今通謂拭治為膽。”《禮記·内則》:“棗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膽之,柤梨曰攅之。” 孔穎達 疏:“桃多毛,拭治去毛。”
⑤姓。《吕氏春秋·知度》:“上計,言于 襄子 曰:‘ 中牟 有士曰 膽 、 胥己 ,請見之。’”
22714
12𦡪tēng 《集韻》他登切,平登透。 饱。《集韻·登韻》:“ 吴 人謂飽曰𦡪。” 22715
13《說文》:“膻,肉膻也。从肉,亶聲。《詩》曰:‘膻裼暴虎。’”
(一)dàn 《廣韻》徒旱切,上旱定。元部。
①〔膻中〕中医学名词,人体胸腹间横鬲膜。《素問·靈蘭秘典論》:“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王冰 注:“膻中者,在胷中兩乳間,為氣之海。”
②袒露。《說文·肉部》:“膻,肉膻也。” 徐鍇 繫傳:“袒衣見肉也。”
(二)shān 《集韻》尸連切,平仙書。 同“羶”。像羊身上的那种气味。特指羊肉。《集韻·㒨韻》:“羴,羊臭也。或作羶、膻。”《尹文子·大道上》:“好膻而惡焦,嗜甘而逆苦。”《列子·周穆王》:“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俞樾 平議:“膻當作羶,言臭惡不可親也。” 宋陳亮 《念奴嬌·登多景樓》:“凴却江山管不到, 河洛 腥膻無際。” 郭沫若 《女神·湘累》:“不和他们在那膻秽的政界里驰骋。”按:今“膻”字通行。
22716
14《說文》:“膺,胷也。从肉,𤸰聲。”
yīng 《廣韻》於陵切,平蒸影。蒸部。
①胸。《說文·肉部》:“膺,胷也。”《楚辭·九章·惜誦》:“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鬱結而紆軫。” 王逸 注:“膺,胷也。”《國語·魯語下》:“請無瘠色,無洵涕,無掐膺。” 韋昭 注:“膺,胸也。”
②乳上骨。《菩薩見實三昧經》卷一:“膺平☀骨滿。” 唐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四引《蒼頡篇》云:“膺,乳上骨也。”
③胸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素問·腹中論》:“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 王冰 注:“膺,胷傍也。”《靈樞經·經筋》:“繫于膺、乳,結于缺盆。”
④胸臆;内心。《漢書·東方朔傳》:“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釋。” 顔師古 注:“服膺,俯服其胸臆也。”《新唐書·封倫傳》:“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⑤躬亲;自己。《爾雅·釋言》:“膺,親也。”《禮記·少儀》:“拚席不以鬣,執箕膺擖。” 鄭玄 注:“膺,親也。”
⑥当,承应。《字彙補·肉部》:“膺,當也。”《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孔 傳:“大當天命,以撫綏四方中夏。”《晉書·后妃傳下·穆章何皇后》:“ 穆章何皇后 諱 法倪 , 廬江灊 人也。……以名家膺選。”
⑦抵当;击。《詩·魯頌·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懲。” 毛 傳:“膺,當也。”
⑧接受。《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 王逸 注:“膺,受也。”《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李賢 注引 賈逵 《國語》注曰:“膺,猶受也。”
⑨通“纓”。胸前的带子。《詩·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毛 傳:“膺,馬帶也。”《楚辭·九章·悲回風》:“糺思心以為纕兮,編愁苦以為膺。” 王逸 注:“膺,絡胸者也。” 姜亮夫 校注:“膺,纓聲借字也。”
22717
15lián 《集韻》離鹽切,平鹽來。
①穴臁。《玉篇·肉部》:“臁,穴臁也。”
②小腿。《集韻·鹽韻》:“臁,脛臁也。” 宋周密 《齊東野語·經驗方》:“辛酉夏,余足瘍發於外臁。” 元李直夫 《虎頭牌》第三折:“他若是不跪呵,安排下大棒子,先摧折他兩臁骨者。”
22721
16《說文》:“肊,胷骨也。从肉,乙聲。臆,肊或从意。”
(一)yì 《廣韻》於力切,入職影。職部。
①胸骨。《說文·肉部》:“肊,胷骨也。……或从意。”
②胸部。《廣韻·職韻》:“臆,胸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長潸。”《文選·潘岳〈射雉賦〉》:“青鞦莎靡,丹臆蘭綷。” 李善 注引 徐爰 曰:“臆,膺也。” 唐杜甫 《哀江頭》:“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③懑;气塞。《方言》卷十三:“臆,滿也。” 郭璞 注:“愊臆,氣滿之也。”《釋名·釋形體》:“臆,猶抑也,抑氣所塞也。”
④主观的;猜测的。如:臆想;臆造;臆测。 唐韓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聲,萬口和附。” 宋蘇軾 《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宋辛棄疾 《美芹十論》:“定勢也,非臆説也。”
(二)yǐ 《集韻》隱已切,上止影。 同“醷(醫)”。1.由醴酒、酏酒混合成的一种饮料。《集韻·止韻》:“醫,和醴酏為飲也。或作醷、臆。”《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 漢鄭玄 注引 鄭衆 云:“醫與臆亦相似,文字不同,記之者各異耳,此皆一物。” 陸德明 釋文:“臆,本又作醷。”2.梅酱。《五音集韻·旨韻》:“醷、醫、臆,梅醬。”
22722
17𣜄luó 《廣韻》落戈切,平戈來。 木名。作箭杆用。《玉篇·木部》:“𣜄,木,中箭笴。”《集韻·戈韻》:“𣜄,木名,可為箭笴。” 22723
18“贏”的简化字。 22724
19yōng 《集韻》於容切,平鍾影。東部。
①〔臃腫〕1.肌肉突起;痈疽。《戰國策·韓策三》:“人之所以善 扁鵲 者,為有臃腫也。” 明張居正 《論時政疏》:“一或壅閼,則血氣不能升降,而臃腫痿痺之患生矣。”2.树木瘿节多,不平直。 南朝梁何遜 《夜夢故人》:“已如臃腫木,復似飄颻蓬。”3.形容肥大、呆滞。 鲁迅 《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却不过一个奇瘦,一个矮胖,一个臃肿的模样。” 毛泽东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
②同“癰”。肿毒;毒疮。《集韻·鍾韻》:“癰,《說文》:‘腫也。’或作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石之為藥精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將發臃。”《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君病腸臃,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
22725
20𦡚_臃同“臃”。 唐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一:“懸臃,(臃)又作𦡚,同。”《戰國策·韓策三》:“人之所以善 扁鵲 者,為有𦡚腫也。” 2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