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頭 | 釋義 | 頁碼 | 字序 |
---|---|---|---|---|
1 | 𥊊 | xù 《集韻》許勿切,入物曉。 目动。《類篇·目部》:“𥊊,目動。” | 2686 | 8 |
2 | | 2686 | 9 | |
3 | 䁣 | chuán 《集韻》食川切,平仙船。 目动。《玉篇·目部》:“䁣,目動。” | 2687 | 1 |
4 | 𥋖 | xū 方言。眼睛眯成缝。如:𥋖起(着)眼睛看。 | 2687 | 10 |
5 | 䁦_覰 | 同“覰”。《集韻·御韻》:“覰,或从目。” | 2687 | 11 |
6 | 瞠 | (一)chēng 《廣韻》丑庚切,平庚徹。陽部。 ①瞪着眼睛看。《倉頡篇》卷中:“瞠,直下視也。”《廣韻·庚韻》:“瞠,直視皃。”《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絶塵,而 回 瞠若乎後矣。” 陸德明 釋文:“瞠,《字林》云:‘直視貌。’” 宋陸游 《縱游深山隨所遇記之四首》之三:“試問村名瞠不語,剨然長嘯上嶙峋。” 清秋瑾 《光復軍起義·檄稿》:“再進而叩以‘何以可以免此存亡’之問題,則又瞠然莫對。” ②惊视貌。《管子·小問》:“ 桓公 北伐 孤竹 ,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視,援弓將射,引而未敢發也。” 尹知章 注:“瞠,驚視貌。” 金董解元 《西廂記諸宫調》卷一:“口茄目瞠面如土,諕殺那諸僧和寺主,氣喘不迭叫苦。”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啊, 吴 妪不几吓杀耶?’ 李媪 又大惊叫,众目亦益瞠,口亦益张。” (二)zhèng 《集韻》除更切,去映澄。 同“𥊼”。定视。《集韻·映韻》:“𥊼,定視也。或从堂。” | 2687 | 12 |
7 | 𥊐_照 | 同“照”。《龍龕手鑑·目部》:“𥊐,古文,音照。”《字彙補·目部》:“𥊐,古文照字。” | 2687 | 13 |
8 | | 2687 | 14 | |
9 | 瞜䁖 | 〔䁖〕(一)lōu(旧读lóu) 《廣韻》落侯切,平侯來。 视,看。如:让我䁖䁖。《玉篇·目部》:“瞜,視也。”《龍龕手鑑·目部》:“瞜,視皃也。” 唐張鷟 《遊仙窟》:“ 十娘 引手向前,眼子盱瞜,手子腽腯。” (二)lou 〔瞘瞜〕眼窝深陷。如:一场辛苦下来,他脸瘦了,眼睛也眍䁖了。 (三)lǘ 《集韻》龍珠切,平虞來。 〔眗瞜〕见“眗(xū)”。 | 2687 | 15 |
10 | 𥊑 | (一)mán 用同“瞞”。欺骗。 元張養浩 《朝天子·述世情》:“造物𥊑人,誰曾省悟,功名心無厭足;自今古細數,能有幾個歸山去?” 明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還俗·尾聲》:“我向那 蓼花灘 八百 梁山 路,常着那昧己𥊑心的多吃我些蘸金斧。” (二)màn ①眼花缭乱。 唐沈亞之 《柘枝舞賦》:“樂作,堂下行舞,男女紛雜交貫,率以百品,而觀者蓋𥊑然。” ②用同“曼”。细长。 唐權德輿 《雜詩五首》之四:“文袿映束素,香黛宜𥊑緑。” ③用同“漫”。不经意。 南朝梁劉孝威 《擬古應教》:“誰家妖冶折花枝,娥眉𥊑睇使情移。” | 2687 | 16 |
11 | 瞘眍 | 〔眍〕 kōu 《廣韻》烏侯切,平侯影。又《集韻》墟侯切。 眼珠深陷。《廣韻·侯韻》:“瞘,深目也。”《集韻·矦韻》:“眗,《埤蒼》:‘目深皃。’或作瞘。” 清范寅 《越諺》卷下:“眗,摳,深目貌。俗言眼睛䁱進即此。瞘同。” 元 佚名《叨叨令過折桂令·馱背妓》:“眼兒瞘,鼻兒凸,驅處走了猢猻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蕭雅 一臉麻子,眼瞘齒䶕,好似飛天夜叉模樣。”又凹陷。《水滸全傳》第十五回:“瞘兜臉兩眉竪起,略綽口四面連拳。” 元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我見他料綽口凹凸着面貌,眼嵌鼻瞘撓着臉腦。” | 2687 | 2 |
12 | 𥉸 | kēng 《廣韻》客庚切,平庚溪。又《集韻》丘耕切。 〔𥉸𥌯〕也作“𥉸矒”。看不清楚。《廣韻·庚韻》:“𥉸,𥉸𥌯,視不分明。”按:《鉅宋廣韻》作“𥉸矒”。 | 2687 | 3 |
13 | 瞟 | 《說文》:“𥍌(瞟),𥉻也。从目,𤐫聲。” (一)piǎo 《廣韻》敷沼切,上小滂。又《集韻》匹沼切。宵部。 ①斜视;窃视。《說文·目部》:“瞟,𥉻也。” 徐鍇 繫傳:“微視之也。” 段玉裁 注:“今 江蘇 俗謂以目伺察曰瞟。” 朱駿聲 通訓定聲:“今俗語謂邪視曰瞟白眼。” 明湯顯祖 《南柯記·决壻》:“睃他外才,瞟他内才,風流一種生來帶。”《紅樓夢》第二十八回:“( 寶玉 )臉望着 黛玉 説,却拿眼睛瞟着 寶釵 。” ②一目病。《廣韻·小韻》:“瞟,《埤蒼》云:一目病。” ③目小貌。《集韻·小韻》:“瞟,目小皃。” ④眼边。《字彙·目部》:“瞟,目際。” (二)piào 《集韻》匹妙切,去笑滂。 矖。《集韻·笑韻》:“瞟,矖也。” (三)piāo 《廣韻》撫招切,平宵滂。又《集韻》紕招切。 明察。《集韻·宵韻》:“瞟,明察也。” | 2687 | 4 |
14 | 瞖翳 | yì 《廣韻》於計切,去霽影。 眼病。白内障,俗名白翳。《玉篇·目部》:“瞖,眼疾也。”《廣韻·霽韻》:“瞖,目瞖。”《正字通·目部》:“瞖,目障也。” 宋梅堯臣 《别張景嵩》:“猶能洗君目,病瞖雲銷岑。”《本草綱目·菜部·羅勒》:“改羅勒為香菜,今俗人呼為瞖子草,以其子治瞖也。”又指眼生白瞖。《宋史·后妃傳下·理宗謝皇后》:“后生而黧黑,瞖一目。” | 2687 | 5 |
15 | 𥉷 | qī 《集韻》倉歷切,入錫清。 见。《玉篇·目部》:“𥉷,見也。” | 2687 | 6 |
16 | 𥉿 | mì 《字彙》莫狄切。 邪视。《字彙·目部》:“𥉿,邪視也。” 漢王延壽 《王孫賦》:“眙睕𥅢而𥉿䁑,盶𥊶𥌎而踧𣥨。” | 2687 | 7 |
17 | 𥊱_𥆏 | “𥆏”的讹字。《改併四聲篇海·目部》引《川篇》:“𥊱,音嗔,𥊱怒目也。”《正字通·目部》:“𥊱,𥆏字之譌。” | 2687 | 8 |
18 | 𥋀_眒 | 同“眒”。《集韻·真韻》:“眒,古作𥋀。” | 2687 | 9 |
19 | 𥉹_𥍔 | 同“𥍔”。《玉篇·目部》:“𥉹,視也。亦作𥍔。”《集韻·脂韻》:“𥍔,或作𥉹。” | 2688 | 1 |
20 | 𥉻 | 《說文》:“𥉻,察也。从目,祭聲。” qì 《廣韻》七計切,去霽清。又丑例切,初八切,《集韻》征例切。月部。 ①察;视。《說文·目部》:“𥉻,察也。” 錢坫 斠詮:“𥌀,‘察其所安’字。”《廣雅·釋詁一》:“𥉻,視也。”《集韻·祭韻》:“𥉻,察視。” 清翟灝 《通俗編·雜字》:“今謂短視曰近𥉻。”《太平御覽》卷七百四十一引《尹文子》:“瞽者無目,而耳不可以𥉻,精於聽也。”《文選·嵇康〈琴賦〉》:“輕行浮彈,明嫿𥉻慧。” 李善 注:“𥉻,察也。” 清厲鶚 《宋詩紀事·毛珝〈墨龍〉》:“鯢桓下𥉻九淵墨,神光倒射角與亢。” ②斜视。《集韻·霽韻》:“𥉻,衺視。” | 2688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