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頭 | 釋義 | 頁碼 | 字序 |
---|---|---|---|---|
1 | 獍 | jìng 《廣韻》居慶切,去映見。 传说中的恶兽名。《玉篇·犬部》:“獍,獸名。”《廣韻·映韻》:“獍,獸名。食人。” 南朝梁任昉 《述異記》卷上:“獍之為獸,狀如虎豹而小。始生,還食其母。” 北周庾信 《哀江南賦》:“大則有鯨有鯢,小則為梟為獍。” 倪璠 注:“獍,惡獸,即破鏡。” 宋文天祥 《安慶府》:“梟獍蕃遺育,鱣鯨蟄怒鱗。” | 1465 | 4 |
2 | 𤠻_㹍 | 同“㹍”。《集韻·錫韻》:“㹍,或从犬。” | 1465 | 5 |
3 | 𤡀_㺊 | 同“㺊”。《集韻·漾韻》:“㺊,獸名。如狻猊,食熊羆。或作𤡀。” | 1465 | 6 |
4 | 獙 | bì 《集韻》毗祭切,去祭並。月部。 〔獙獙〕传说中的异兽。状如狐,有翅膀。《山海經·東山經》:“( 姑逢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鴈,其名曰獙獙。” | 1465 | 7 |
5 | 𤡗_𤟫獀 | 同“𤟫(獀)”。《改併四聲篇海·犬部》引《龍龕手鑑》:“𤡗,思苟切。”《字彙補·犬部》:“𤡗,同𤟫。” | 1465 | 8 |
6 | 𤡘_㺖 | 同“㺖”。《字彙補·犬部》:“𤡘,與㺖同。” | 1465 | 9 |
7 | 㺑 | 《說文》:“㺑,犬容頭進也。从犬,參聲。一曰賊疾也。” (一)shān 《廣韻》所咸切,平咸生。侵部。 ①狗从狭窄处钻过去。《說文·犬部》:“㺑,犬容頭進也。” 徐鍇 繫傳:“言犬進狹處。” 段玉裁 注:“《漢書》曰‘容頭過身’。” ②残害。《說文·犬部》:“㺑,賊疾也。” 徐灝 注箋:“㺑,《玉篇》云:‘犬容頭進也;賊也。’則疾字乃後人加。”《廣雅·釋詁三》:“㺑,賊也。” (二)shàn ㊀《集韻》仕檻切,上檻崇。 狗咬貌。《集韻·檻韻》:“㺑,犬齧皃。” ㊁《集韻》所鑑切,去鑑生。 犬毛。《集韻·鑑韻》:“㺑,犬毛。” (三)sāo 《集韻》蘇遭切,平豪心。 〔山㺑〕古代传说中一种矮小似人的怪物。《集韻·𩫕韻》:“㺑,《神異經》:‘西方深山有人長尺餘,袒身,捕蝦蟹以食,名曰山㺑。’” 唐韓愈 《劉生詩》:“怪魅炫曜堆蛟虬,山㺑讙譟猩猩游。” (四)shǎn 《廣韻》所斬切,上豏生。又山檻切。 〔㺑㺝〕狗叫声。《廣韻·豏韻》:“㺑,㺑㺝,犬吠。”《集韻·檻韻》:“㺑,㺝㺑,犬聲。” | 1466 | 1 |
8 | 獖 | (一)bèn 《廣韻》蒲本切,上混並。 狗的一种。《廣雅·釋獸》:“獖,犬屬。”《廣韻·混韻》:“獖,守犬。” (二)fèn 《玉篇》扶粉切。 羊名。《玉篇·犬部》:“獖,羊名。” 晉張華 《博物志》卷九:“水石之怪為龍罔象,木之怪為躨罔兩,土之怪為獖羊,火之怪為宋無忌。” (三)fén 《集韻》符分切,平文奉。諄部。 同“豶”。《集韻·文韻》:“豶,《說文》:‘羠豕也。’或从犬。” 清王士禛 《池北偶談·秦襄毅公年譜》:“御史唯用《易·大畜》‘獖豕之牙’一爻。”按:《易·大畜》作“豶豕”。又阉割。《韓非子·十過》:“豎刁自獖以為治内,其身不愛,又安能愛君?”舊注:“獖,虧勢也。” | 1466 | 10 |
9 | 𤢀 | xī 《改併四聲篇海·犬部》引《搜真玉鏡》:“𤢀,音希。”《字彙補·犬部》:“𤢀,火基切。見《篇韻》。” | 1466 | 11 |
10 | 𤡭 | (一)bēng 《集韻》晡横切,平庚幫。 犬。《集韻·庚韻》:“𤡭,犬也。” (二)péng 《篇海類編》蒲庚切。 犬壮貌。《篇海類編·鳥獸類·犬部》:“𤡭,犬壯貌。” | 1466 | 12 |
11 | 㺚_獺 | 同“獺”。《集韻·曷韻》:“獺,或从達。” | 1466 | 13 |
12 | 𤡬 | xì 《集韻》許利切,去至曉。 ①同“豷”。《集韻·至韻》:“豷,《說文》:‘豕息也。’或从犬。”又“豷,人名, 寒浞 之子。或从犬。” ②兽名。《篇海類編·鳥獸類·犬部》:“𤡬,獸名。” | 1466 | 14 |
13 | 獦 | (一)gé 《廣韻》古達切,入曷見。月部。 〔獦狚〕同“猲狚”。《玉篇·犬部》:“獦,獦狚,獸名。”《廣韻·曷韻》:“狚,獦狚,獸名,似狼而赤。出《山海經》。”《集韻·曷韻》:“猲,猲狙,巨狼。或从葛。”《山海經·東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 清郝懿行 箋疏:“經文猲狙當為獦狚,《玉篇》、《廣韻》並作獦狚,云:‘狚,獸名。’可證今本之譌。” (二)xiē 《集韻》許葛切,入曷曉。 同“猲”。短嘴狗。《集韻·曷韻》:“歇,短喙犬。或作猲、獦。” 漢戴良 《失父零丁》:“此其庶形何能備,請復重陳其面目。鴟頭鵠頸獦狗啄,眼淚鼻涕相追逐。” (三)liè 《廣韻》良涉切,入葉來。 ①同“獵”。打猎;捕捉禽兽。《顔氏家訓·書證》:“自有訛謬,過成鄙俗……‘獵’化為‘獦’,‘寵’變成‘竉’。”《新書·勢卑》:“今不獦猛獸而獦田彘,不搏反寇而搏蓄菟,所獦得毋小,所搏得毋不急乎?” 南朝梁蕭若静 《石橋》:“連延過絶澗,迢遞跨長津。已數逢仙客,兼曾度獦人。” ②姓。《廣韻·葉韻》:“獦,戎姓。” | 1466 | 15 |
14 | 㺐 | (一)lǎo 《集韻》魯晧切,上晧來。 同“䝤(獠)”。我国古代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蔑称。《集韻·巧韻》:“㺐,西南夷種。”又《晧韻》:“䝤,西南夷謂之䝤。或从犬,亦作㺐。” (二)sāo 妖淫。 清翟灝 《通俗編·婦女》:“《楊升菴外集》㺐音搔,今駡㺐奴本此。按:今駡者之意,乃謂婦人妖淫,並不謂其賤陋。” 杨树达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長沙方言續考》:“ 曹 君 孟其 云:‘《南史》: 王琨 㺐婢所生㺐猶媚説(悦)人也。’今 長沙 猶曰㺐丫頭。”《南史·王華傳附王琨》:“父 懌 不辨菽麥,時以為 殷道矜 之流。人無肯與婚,家以㺐婢 恭心 侍之,遂生 琨 。” | 1466 | 2 |
15 | 𤡾 | è 《龍龕手鑑·犬部》:“𤡾,俗,烏各反。”《字彙補·犬部》:“𤡾,音惡。義未詳。” | 1466 | 3 |
16 | 𤡴_獨 | 同“獨”。《集韻·屋韻》:“𤡴,𤡴𤞞,獸名,如虎而豕鬣。通作獨。” 方成珪 考正:“此《山海經·北山經》:‘ 北囂山 之獸也’。𤡴,只作獨。”《字彙補·犬部》:“𤡴,同獨。” | 1466 | 4 |
17 | 𤡿 | lì 《改併四聲篇海》引《龍龕手鑑》音戾。 法。《改併四聲篇海·犬部》引《龍龕手鑑》:“𤡿,法也。古文。” | 1466 | 5 |
18 | 𤡩_獜 | 同“獜”。《集韻·真韻》:“獜,亦書作𤡩。” | 1466 | 6 |
19 | 𤡵_戾 | 同“戾”。《集韻·霽韻》:“戾,古作𤡵。” | 1466 | 7 |
20 | 𤡰 | bān 《集韻》逋還切,平删幫。 兽名。《集韻·𠜂韻》:“𤡰,獸名。” | 146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