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學刊第六輯

諸子學的新浪潮

——欣聞《子藏·道家部·莊子卷》出版

 

(臺灣)陳鼓應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哲學系)

 

我們很難想像,中國古代哲學若只有禮樂之道,少了諸子激辯的思想光芒,將會單調到一種什麽樣的程度?中國傳統文化中若少了莊子的生命情調和審美情懷,又將會是一個怎樣的光景?

諸子之學不僅在過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下也具有普遍的價值。以道家為例,道家的政治智慧、生活智慧與思辨智慧真可謂常新常用,常用常新。道家傳統對現實社會與世俗價值具有強烈的批判意識。從老子開始,“真”與“俗”的關係就成為重要的論題。老莊對“真”的追求,使得世俗社會中的一切始終處在被反省的狀態中,其中政治權力、政治倫理更是首當其衝。這種批判意識是文化發展與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因素。當代社會隨著世俗化傾向進一步加深,物質享受遠比生命情調更吸引人。道家的批判意識可以讓人們在喧嘩的鬧市中保持心靈的自主獨立,並且不斷審視各種現存的價值與秩序。這無疑有助於個人與社會的平衡發展。

道家同時也是社會秩序的建設者。它對現存世界也提出過新的價值和秩序。我們應將“公”、“正”、“無私”等理解為秩序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更易於與當代社會民主法治達至理想的結合。在關注人道的同時,道家也側重天道,道家對天道的重視為人們的思考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道家對於人事的思考則不限於人類社會,而是放眼於整個宇宙。這種宇宙情懷使得道家傳統中容納了更多可以適用於當代社會的話題,比如人與物、人與自然的關係等。道家從自然秩序中維繫人間秩序,關注自然,理解自然,因而更能形成人和自然界的一體關係。道家傳統通過形而上的思維,引導人們從有形的世界超越到無形的世界。由於這種超越,人們的生命具有了不同的意義,譬如人們可以擺脫通常對“有用”的執著,而發展“無用之用”的智慧,這使人們的生命超越了功利的追求,而具有審美和藝術的靈魂。這種對個人生命的提升,對於處在當代社會的人們來說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除道家外,儒家中的荀子和墨家、名家、法家、農家、醫家、兵家、雜家等諸子學派,對於當代社會來說,同樣也是思想和智慧的寶藏。然而,目前學術界的研究態度給我的感覺是諸子學有被晾在一邊的趨勢。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華東師範大學的領導和教授學者們做了一個大益於學術的決定,合眾人之才、舉學校之力啟動《子藏》編纂工程。從涵義上看,“子藏”與“諸子文庫”並沒有什不同,都是文本資料的集合,而文本資料正是一切學術研究的基礎。雖然先哲們曾說過“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類的話,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大部分就依在這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本資料之中。歷史留給我們浩瀚的文本資料,如果任由其流失和沉淪,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傳統文化的一步步流失。而此刻振興傳統文化的重責,我們又怎能置若罔聞?

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不久,各個時代大都有編纂大藏經的現象,其形式和內容互有不同。但自《四庫全書》纂修以來,文獻整理似乎再也沒有鋪展開那大規模、大範圍的場面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華大藏經》進入編纂階段,至今已圓滿完成,在海內外正產生著廣泛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全球佛學的研究進程。近年,北京大學開始編纂《儒藏》,計劃收書5000餘種,字數約10億,四川大學亦隨後跟進。這對儒學的研究和發展無疑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但中國傳統文化不是儒學一家獨大的文化,而是一種多元、包容的文化。傳統文化中的其他分支同樣燦爛獨特,富有魅力。《儒藏》之後,應當有像《子藏》這樣的工程出現,來進一步推進中國文化的復興和繁榮。

《子藏》工程若能順利完成,它的學術價值也將是難以估量的。從文本資料的層面看,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如此大規模、大範圍的專門針對諸子學的文獻整理活動。欣聞《子藏·道家部·莊子卷》已於最近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莊子哲學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和影響毋用贅言。莊子不僅開創了中國古代深察物我、傲立世俗的文人傳統,也開啟了藝術化的皈依自然的人生模式,在後代哲學理論體系的建構上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即便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莊子哲學仍然散發出誘人的光彩。莊子哲學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赫伯特·曼紐什在《中國哲學對西方美學的重要性》中提到:“中國哲學是我們這個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正地說,這個世界的精神孕育者,應當是柏拉圖和老子,亞里斯多德和莊子,以及其他一些人。”把莊子譽為世界的精神孕育者,無疑是對莊子哲學所具有的思想魅力的認同,也是對莊子哲學世界性地位的承認。

《莊子卷》可稱得上是優秀的古籍整理成果,它很好地遵循了整個工程所確定的既“全”且“精”的編纂原則。從“全”的一面看,《莊子卷》編纂者苦心經營,力求覓得第一手資料,共搜輯到歷代莊子學著作(截止於1949年)302部,比嚴靈峰先生的《莊子集成》初編、續編和《老列莊三子集成補編》所收總數超出130部,幾乎做到了竭澤而漁,一網而盡。300多部著作連綴成一幅長長的畫卷,承載著兩千多年來人們對莊子世界的探索。其中有不少著作,應是學者們從未見過的,這必定為莊子學研究開拓出新的空間,從而使莊子學研究發生新的變化。從“精”的這一面看,《莊子卷》非常重視對版本的遴選,以精善作為選擇版本的第一要義,同時在搜尋手稿、抄本、孤本、珍本等難見於世的版本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必得之而後快。《莊子卷》在遴選版本時,不僅於眾多版本中取其精善,而且盡可能在維持版本原貌的前提下加以影印,儘量不會因為統一印刷範式而刪削某些版本中的批點文字,讓讀者能夠直接見到更為接近原版的版本面貌。《莊子卷》在搜輯手稿、抄本方面,成績十分顯著。據悉,《莊子卷》將深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大圖書館的大量稀世手稿攬入懷中,又將一批珍貴的明抄本、清抄本、民國抄本於名下。另外,一大批留有名人手校、手批、跋語和題識的莊學善本、孤本書,《莊子卷》也一一予以輯錄。對於部分稀世珍本,《莊子卷》亦是傾盡全力,鉤致在列。大量手稿、抄本、孤本、珍本的集錄,為《莊子卷》增色不少,其文獻價值自然隨之倍增。這些塵封許久的莊學著作的面世,對莊學界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大幸事。

總之,《子藏·道家部·莊子卷》的出版,是繼嚴靈峰先生《莊子集成》之後又一次對莊學文獻的大整理,其規模、品質都是空前的,在莊子學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雖然方勇教授在《莊子學史》中比較詳細地梳理了兩千餘年的莊學發展過程,但是,《莊子》一書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下的詮釋和演進仍存有許多問題亟待更深入細緻的討論,其中隱含的很多學術問題仍需要予以揭明。即使是莊子研究的方式方法,我們也應該嘗試多作改變。比如,可以以專題的形式集中探尋莊子某一理論在後世的變遷,可以分學派、分宗派的形式集中探討各派的莊子學,可以以地域或時代的形式集中描述某一空間或某一時間段的莊子學,還可以對某一部有創見、有影響的莊學著作進行個案研究等等。隨著《莊子卷》的出版發行,以前難得一見的莊學文獻如今已是“飛入尋常百姓家”,只要是《莊子》愛好者,都可以輕鬆加入到研究《莊子》的行列中來。由此,我有理由期待,在《莊子卷》搭建的這個文獻平臺上,不久會掀起一股莊學研究的新浪潮。海內外莊學研究者應共同努力,以此為契機,將莊子學研究推進一個新的階段。

 

                               

 

 

 

回首頁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  http://www.homeinmists.com/整理